[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飞梭编码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3730.0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9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科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02 | 分类号: | H01H19/02;H01H19/04;H01H19/1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李娜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式飞梭 编码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飞梭编码器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与基座配合相连的飞梭旋钮,所述飞梭旋钮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与飞梭旋钮同步转动的第一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围合形成第一圆周,所述基座上固定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圆周相对设置,以在飞梭旋钮旋转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圆周之间形成容值大小交替变化且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电容信号,且所述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电容信号在飞梭旋钮正转或反转时不同。该飞梭编码器装置使用稳定性好、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梭旋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飞梭编码器装置。
背景技术
飞梭旋钮时一种旋钮或转轮,通过对飞梭旋钮的转动可以实现电器相应功能的调节控制,比如通过旋转音乐播放设备的飞梭旋钮可以实现前进或者倒退的功能。由于飞梭旋钮操作方便流畅且其流线型的外形独具特色,飞梭旋钮在各种家电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市面上的飞梭控制器大致分为齿轮式和接触式两大类,二者各有优缺点。齿轮式飞梭控制器是利用飞梭旋钮内壁凸齿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编码开关动作,编码开关的信号送入单片机以判断飞梭旋钮正转或者反转,这种齿轮式飞梭旋钮设计简单、操作手感好;接触式飞梭控制器是通过在旋钮底部设置弹片,弹片与PCB内的铜箔接触产生错位开关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入单片机判断飞梭旋钮的正转或反转,这种接触式飞梭旋钮PCB布局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无论是齿轮式还是接触式的飞梭旋钮,其编码产生的方式均是通过接触点连通或断开的方式产生,从而形成方向判断信号以进行相应的调增或调减操作,长期使用后,由于接触点位置不断的接触摩擦,容易造成接触铜片弹性疲乏、接触点氧化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影响飞梭旋钮的控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非接触式飞梭编码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非接触式飞梭编码器装置,包括基座以及与基座配合相连的飞梭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飞梭旋钮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可与飞梭旋钮同步转动的第一导电片,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片围合形成第一圆周,所述基座上固定有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圆周相对设置,以在飞梭旋钮旋转过程中与所述第一圆周之间形成容值大小交替变化并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电容信号,且所述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电容信号在飞梭旋钮正转或反转时不同。
进一步的,相邻第一导电片间的距离为第一导电片宽度的两倍,第二导电片具有三个,相邻第二导电片间的距离与第二导电片宽度相等,且第二导电片的宽度与第一导电片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导电片相连形成圆环,所述圆环设置在飞梭旋钮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飞梭旋钮内壁上还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一导电片间的距离相当以使凸块可对第一导电片形成的圆环进行嵌设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基座内的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导电片相连并用于将电容信号解码转换成数位输出信号的解码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解码芯片为一个带三通道的触摸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通过输出连接器与解码芯片相连并将所述数位输出信号转换成高低电平方波信号后通过一个IO口输出的单片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采用铜质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科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科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3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