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废气处理的防塞雾化组件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3456.7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曹静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旭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1 | 代理人: | 徐鸣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废气 处理 雾化 组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废气处理的防塞雾化组件,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喷雾机构、雾化器。通过在分流腔中设置联动的叶轮,有利于在雾化器中部分雾孔被堵住时,通过未被堵住的分流腔的水流流动推动叶轮转动,进而带动被堵住的分流腔中的叶轮转动,使得被堵住的分流腔的水流流动起来,对堵住弹性结的缺口的颗粒进行冲击,使得颗粒远离缺口,并且叶轮对水流的推动还能促使弹性结变形,不仅能够拉动缺口变形,使得缺口与颗粒之间形成空隙,进而使得水流从该空隙流动,推动颗粒远离缺口,还能使得部分水流的流向从缺口的内侧面进入缺口,推动颗粒,迫使颗粒远离缺口,避免雾化器被堵住,有利于保证过滤效果及固体颗粒物回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废气处理的防塞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过滤废气的方式及装置很多,过滤效果各有不同。诸多方式中,水洗法使用的装置简单实用。
现有的湿法处理:除去废气中的粉尘、烟雾的设备一般有单纯的干式、单纯的湿式除尘器两种,其使用的装置有洗涤塔和电除尘器,如复合肥料生产中的废气处理净化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抽气机将废气抽到吸收塔进行冷却和湿润,然后送入率流式洗涤器中进行氟化物的捕集,率流式洗涤器是垂直安装的文丘里管,气体和喷淋碱液都由顶部进入洗涤器,流速大使气液混合,使废气中的氟化物等被吸收,然后气液混合物再进入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液体用离心泵重新打入率流式洗涤器喷淋吸收,废气进入第二吸收塔进行脱硫等处理,最后经分离器,抽气机排入大气。
在上述过程中所采用的喷淋系统,其气液混合程度差,喷淋雾化头易被废气中的颗粒堵塞,对喷淋液的洁净度要求高,因此,整体的过滤效果及固体颗粒物回落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喷淋系统易被废气中的颗粒堵塞,导致整体的过滤效果及固体颗粒物回落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废气处理的防塞雾化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废气处理的防塞雾化组件,其中,包括:喷雾机构、雾化器。所述喷雾机构具有基体与水流腔,所述水流腔贯通所述基体。
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水流腔下端,所述雾化器与所述基体相连,所述雾化器具有:分流腔、叶轮、传动结构、雾孔、弹性结。
所述分流腔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分流腔与所述水流腔相连通,所述叶轮活动安装在所述分流腔中,所述叶轮通过所述传动结构进行连接,以实现相互间的传动。
所述雾孔与所述分流腔相连通,所述弹性结设置在所述雾孔中,所述弹性结由两个交叉的弹性带组成,使得所述弹性结上形成缺口,该缺口连通所述雾孔与外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在使用时,向喷雾机构的水流腔中输送水流,使得该水流沿着水流腔流入雾化器的分流腔中进行分流,最后再经过雾化器的雾孔进行雾化,对废气进行喷淋处理。水流经过分流腔中时推动分流腔中的叶轮转动,当水流进入雾孔中,使水流与雾孔中的弹性结接触,进而使得水流沿弹性结的缺口喷出形成水雾。
当废气中颗粒进入雾孔,堵住弹性结的缺口时,多个分流腔中的叶轮相互联动,通过未被堵住的分流腔的水流流动推动叶轮转动,进而带动被堵住的分流腔中的叶轮转动,使得被堵住的分流腔的水流流动起来,对堵住弹性结的缺口的颗粒进行冲击,使得颗粒远离缺口。
另外当废气中颗粒进入雾孔,堵住弹性结的缺口时,进入雾孔中的水流压力会在叶轮作用下增大,对弹性结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弹性结变形成弧度状,不仅能够拉动缺口变形,使得缺口与颗粒之间形成空隙,进而使得水流从该空隙流动,推动颗粒远离缺口,并且弹性结的变形还能使得部分水流的流向从缺口的内侧面进入缺口,推动颗粒,迫使颗粒远离缺口。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为传送带,所述叶轮之间通过所述传送带进行相互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旭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旭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3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