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入术后血管再撕裂风险预测方法及其系统与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31267.6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4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端端;张薛欢;李振锋;梅玉倩;梁世超;张栩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H50/50 | 分类号: | G16H50/50;G16H50/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术后 血管 撕裂 风险 预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设备 | ||
1.介入术后血管再撕裂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术前的血管的参数集,及经添加虚拟支架的仿真过程获得的虚拟术后的血管的参数集构建基于风险概率的预测模型,所述血管的参数集基于三维血管模型获得,具体为:
基于患者医学影像数据获得术前三维血管模型,基于虚拟支架仿真算法获得虚拟术后血管模型;
对术前三维血管模型和虚拟术后血管模型进行参数自动测量;
通过LASSO回归及加权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对获得的参数进行筛选,并确定风险因素变量和相关系数,构建介入术后血管再撕裂风险预测模型;
对构建出的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和有效性测试与调整;
通过调整后的预测模型进行风险预测;
其中,所述预测模型通过基于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的校准度检验、区分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性检验的评价进行准确性评价与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前的血管的参数集包括以下参数:术前的血管截面的面积平均值、周长平均值、等效直径平均值、长轴长度平均值、短轴长度平均值、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平均值、面积最小值、周长最小值、等效直径最小值、长轴长度最小值、短轴长度最小值、远端与近端血管的面积锥度比、远端与近端血管的周长锥度比、远端与近端血管的等效直径锥度比、远端与近端血管的长轴锥度比、远端与近端血管的短轴锥度比、远端与近端血管的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的锥度比,和血管迂曲度这18个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术后的血管的参数包括以下36个参数:
整个支架区域的血管截面扩张比,所述截面扩张比包括面积扩张比、周长扩张比、等效直径扩张比、长轴扩张比、短轴扩张比及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的扩张比;
整个支架区域的血管、血管远端段和血管远端1cm段的以下参数:所述血管壁位移量的最小值、下四分位数、中位数值、上四分位数和最大值;所述血管壁周向应力的最小值、下四分位数、中位数、上四分位数和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比通过如下的模型获得:
其中,Xvir-dis表示虚拟支架术后的远端血管参数,Xpre-dis表示术前的远端血管参数;
和/或,
所述血管壁周向应力通过如下的模型获得:
其中,C1、D1、D2表示血管壁组织材料常数;λ表示周向拉伸比,其通过如下的模型获得:
其中,R表示术前血管壁上的点与其中心点之间的距离;ΔD表示该点的血管壁位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集的获取包括:
获得整个支架区域的血管模型的STL文件;
自文件中提取出整个支架区域的血管中心线坐标,并在中心线上进行均匀插值,得到多个插值点;
获得所述中心线在每个插值点处的切向量,及与该切向量相互垂直的截取面,通过插值点所在的截取面对所述三维血管模型进行分层截取,得到多个血管截面;
获得每个截取面与血管模型相交的三角形面片,及交点的坐标;
根据交点坐标,获得每个血管截面的参数及血管整体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126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用纸箱自动整合封口设备
 - 下一篇:一种矿车自动摘挂钩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