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硝化滤池碳源精确投加系统及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1034.6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敏;郭兴芳;孙永利;李鹏峰;郑兴灿;李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化 滤池 碳源 精确 系统 运行 方法 | ||
一种反硝化滤池碳源精确投加系统,包括进水管、碳源混合池、反硝化滤池、反硝化滤池进水管渠、反硝化滤池出水管渠和碳源精确投加控制器。碳源混合池的进口连接进水管,出口与反硝化滤池的进口之间连接反硝化滤池进水管渠,反硝化滤池的出口连接反硝化滤池出水管渠;进水管上设置在线流量计和第一在线硝酸盐仪,碳源混合池连接有碳源投加泵,反硝化滤池内设置在线溶解氧仪的测试探头,反硝化滤池出水管渠上设置在线亚硝酸盐仪和第二在线硝酸盐仪;所述碳源精确投加控制器连接在线流量计、第一在线硝酸盐仪、在线亚硝酸盐仪、第二在线硝酸盐仪、在线溶解氧仪和碳源投加泵。该系统具有碳源精确投加、节省碳源投加成本、出水超标风险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硝化滤池碳源精确投加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反硝化滤池工艺已开始逐渐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GB18918-2002)提标改造工程中得以应用,近年来,随着北京、天津、合肥、昆明等地相对严苛的地方污水排放标准的颁布实施,反硝化滤池工艺已成为污水强化脱氮的重要选择之一,对保障我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TN稳定达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量典型工程案例调研表明,众多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由于缺乏精细化设计,存在碳源投加量偏小导致出水TN超标风险大,或碳源投加量偏大导致出水COD超标风险大和碳源投加成本高等实际问题。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缺乏精细化设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未考虑反硝化反应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累积对碳源投加流量计算的影响。据调研,大多反硝化滤池实际的亚硝酸盐累积量一般为1~1.5mg/L,部分甚至高达3mg/L以上。在通常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量计算以其出水硝酸盐控制浓度为计算基准的情形下,反硝化滤池亚硝酸盐累积会导致实际碳源投加量偏低,进而导致出水TN超标风险大。
二是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在线溶解氧仪设置点不合理。基于溶解氧对反硝化滤池投加碳源的损耗影响,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的在线溶解氧仪通常均设置在反硝化滤池进水管渠上,由于未考虑下向流反硝化滤池内进水配水槽配水时的跌水复氧和上向流反硝化滤池进水管渠沿程配水时的跌水复氧,现有碳源投加系统设置的在线溶解氧仪测试的溶解氧浓度通常会低于反硝化滤池内入流的实际溶解氧浓度,导致实际碳源投加量偏低和出水TN超标风险大问题。
三是根据理论、经验等选取的碳源投加系数不精准。碳源投加系数是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量计算公式的重要参数,其是否精准影响碳源是否精确投加,但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的碳源投加系数一般根据理论、经验等进行选取,通常选取的碳源投加系数偏大或偏小,导致实际碳源投加量不精确,进而导致出水TN超标风险大或出水COD超标风险大和碳源投加成本高等运行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为确保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滤池碳源精确投加,应从考虑亚硝酸盐累积、优化反硝化滤池进水在线溶解氧仪设置、碳源投加系数计算确定等方面对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进行精细化设计。
为解决上述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存在的碳源投加量不精确问题,亟需提出一种反硝化滤池碳源精确投加系统及运行方法,以指导我国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的精细化设计和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的缺陷,提供一种反硝化滤池碳源精确投加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用于测定反硝化过程累积的亚硝酸盐的在线亚硝酸盐仪、优化设置在线溶解氧仪测试探头等精细化设计和碳源投加系数的计算确定,可解决现有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系统存在的实际碳源投加量偏大或偏小、出水超标风险大、碳源投加成本高的运行问题,具有碳源精确投加、节省碳源投加成本、出水超标风险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反硝化滤池碳源精确投加系统的运行方法,该运行方法简单、建设投资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1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