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侧面防撞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0614.3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莹;朱昌平;王晓雅;曹雪;李亚;高宇;李沁欣;余欢欢;高子瑶;裴宇喆;周宇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E05F15/73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侧面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以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侧面防撞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汽车侧面防撞系统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汽车周围在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和车内人员是否碰触汽车门把,并将汽车周围存在物体的信号和汽车门把被触碰的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锁门装置,用于在汽车周围有物体时,锁住车门;保护装置,用于在打开车门时,控制车门的打开角度;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汽车周围存在物体的信号和汽车门把被触碰的信号,并根据相应的信号控制锁门装置和/或保护装置运行;以及供电装置,用于为汽车侧面防撞系统供电:本发明的汽车侧面防撞系统及其工作方法通过智能化控制,能够有效避免车门碰撞事故的发生和抑制车窗遇险事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以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侧面防撞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停车时,刮擦事故不断增加,尤其是车辆停靠并开车门时对后方来车忽视而导致的撞伤事故,以及车窗遇险事件不断发生。传统的汽车,采用开车时,启动车辆前后左右灯光闪烁,提示他人注意。但随着车辆日益增长,路况日益复杂,行车事故也急剧增加,例如:汽车追尾事件、汽车正面碰撞事件、汽车侧面碰撞事件等等,其中侧面碰撞事件的发生率最高,然而,对于传统安全系数低下的警示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安全的要求,开车门的安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
目前CN109441257A专利公开了一种车门防撞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但无法及时应对汽车追尾事故;目前CN106740449B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防追尾撞车装置,但其无法解决打开车门时碰撞到周围车辆的事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面防撞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侧面防撞系统,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汽车周围在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和车内人员是否碰触汽车门把,并将汽车周围存在物体的信号和汽车门把被触碰的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锁门装置,用于在汽车周围有物体时,锁住车门;保护装置,用于在打开车门时,控制车门的打开角度;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汽车周围存在物体的信号和汽车门把被触碰的信号,并根据相应的信号控制锁门装置和/或保护装置运行;以及供电装置,用于为汽车侧面防撞系统供电。
进一步,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超声波测距模块和电容触摸检测模块;所述超声波测距模块设有多个,并分别布设在汽车车身的四周,以检测汽车周围在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所述电容触摸检测模块位于汽车门把上,以检测车内人员是否碰触汽车门把;当汽车周围存在物体时,所述主控模块适于控制锁门装置锁住车门;以及当车内人员碰触汽车门把需打开车门时,所述主控模块适于控制锁门装置解锁并同时控制保护装置运行,控制车门的打开角度。
进一步,所述锁门装置包括:电磁锁和接触开关;当汽车周围存在物体时,所述主控模块适于控制接触开关触发,以控制电磁锁锁住车门。
进一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弹性缓冲绳和按钮开关;当车内人员碰触汽车门把需打开车门时,所述主控模块适于控制弹性缓冲绳弹出拉扯车门,以缓冲车门打开速度并控制车门的打开角度;以及所述按钮开关适于控制弹性缓冲绳是否弹出。
进一步,所述汽车侧面防撞系统还包括:位于车内的提醒显示装置;所述提醒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模块;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适于采集汽车车尾预设距离内的物体图像信号,并将物体图像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以及所述主控模块适于通过液晶显示模块显示物体图像。
进一步,所述汽车侧面防撞系统还包括:车窗检测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车窗检测装置适于检测车窗内外在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物体,并将车窗内外存在物体的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所述升降装置适于驱动车窗上下移动;以及当车窗内外存在物体时,所述主控模块适于控制升降装置驱动车窗向上移动,以关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江工学院,未经皖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06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