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终端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30383.6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4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俞炜平;郑心城;程燕胜;吴竞;陈东临;许军;林力辉;杨鹤猛;陈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S19/14;H04W12/03;H04W28/10;H04W52/02;H04W88/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李晓芬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北斗 双模 通信 杆塔 状态 智能 监测 终端 方法 | ||
1.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设置在壳体表面的4G天线和北斗天线、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传感器、处理器、4G通信模块、北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传感器、处理器、4G通信模块、北斗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中设定有监测周期,处理器根据监测周期定时启动传感器;传感器启动后连续采集杆塔的多个倾斜角度数据并发送至处理器;
处理器中设定有数据传输周期和用于判断是否需要预警的第二阈值;处理器判断倾斜角度值是否超过第二阈值,若超过第二阈值,处理器立即发送预警信息至通信模块,所述预警信息包括倾斜角度数据;否则,处理器根据数据传输周期定时发送倾斜角度数据至通信模块;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4G通信模块、北斗通信模块电连接,处理器根据4G通信模块反馈的4G信号值选择使用4G通信模块或北斗通信模块;
所述4G通信模块与4G天线电连接;4G通信模块通过4G天线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远程监控平台;所述北斗通信模块与北斗天线电连接;北斗通信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北斗天线发送至远程监控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根据倾斜角度值,调整数据传输周期,具体步骤为:
预设一用于调整数据传输周期的第一阈值;若在一个监测周期内连续采集到的多个倾斜角度数据均不超过第一阈值,则延长数据传输周期;若在一个监测周期内连续采集到的多个倾斜角度数据均超过第一阈值,则缩短数据传输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4G通信模块、北斗通信模块、4G天线、北斗天线均在完成数据传输后进入休眠状态;若发送的数据为预警信息,则延时一段时间后再进入休眠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监控平台的接收端设有一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北斗短报文转换为远程监控平台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安全加密模块;
所述安全加密模块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将倾斜角度数据发送至安全加密模块,安全加密模块对倾斜角度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倾斜角度数据返回至处理器。
6.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为:
预设一监测周期;每个监测周期连续采集杆塔的多个倾斜角度数据;
预设数据传输周期和用于判断是否需要预警的第二阈值;
判断倾斜角度值是否超过第二阈值,若倾斜角度值超过第二阈值,则通过4G通信协议或北斗短报文协议将预警信息发送至远程监控平台,所述预警信息包括倾斜角度数据;
否则,根据数据传输周期,进一步判断是否到达发送倾斜角度数据的时间节点;若到达,通过4G通信协议或北斗短报文协议将倾斜角度数据发送至远程监控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倾斜角度值,调整数据传输周期,具体步骤为:
预设一用于调整数据传输周期的第一阈值;若在一个监测周期内连续采集到的多个倾斜角度数据均不超过第一阈值,则延长数据传输周期;若在一个监测周期内连续采集到的多个倾斜角度数据均超过第一阈值,则缩短数据传输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数据的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北斗短报文转换为远程监控平台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北斗和4G双模通信的杆塔状态智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倾斜角度数据进行加密,发送加密后的数据至远程监控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03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