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8471.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庄;刘琼;段珍华;李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8;G01N1/36;G01N23/046;C04B28/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模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天然骨料模块外浇筑第一砂浆后养护成型,形成再生骨料模块;2)将再生骨料模块定位置于模具中,浇筑第二砂浆后养护成型,以提供再生混凝土模型。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测试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模型进行测试后,以有效反映再生混凝土模型中各相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进行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从而为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有益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水泥的产量迅速增加,新建筑建成的背后是大量旧建筑的拆除,产生的废弃混凝土也逐年增多,其再生利用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再生混凝土技术可以最大化的处理废弃混凝土,为实现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再生混凝土通常是指利用再生骨料(由废混凝土加工而成)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通过再生混凝土技术可充分利用废弃混凝土,形成环保的新型建材。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不但减少了建筑固废堆放和填埋,又减少了天然骨料的开采,是一种绿色环保值得推广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产生非常可观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为了准确把握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和特征规律,大量的研究者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机理和相关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在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如下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混凝土中各相材料的随机形状和随机分布特征,使得再生骨料混凝土表现出各向异性和非线性的力学特征,难以通过传统方法准确反映再生混凝土整体力学性能与各相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第二,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骨料表面老砂浆的存在,使得再生骨料混凝土多重界面的微观结构变得复杂。因此,目前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缺乏一种获取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受力作用下的裂缝开展信息的有效的试件形式和观测方法。这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破坏规律的正确理解,阻碍了再生混凝土作为新型建材的应用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的获取在受力条件下模型化再生混凝土内部三维应变分布场和裂缝开展信息,同时,可以用于简化和模型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细微观结构,使得相关细微观力学性能规律的探索问题得到解决。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天然骨料模块外浇筑第一砂浆后养护成型,形成再生骨料模块;
2)将再生骨料模块定位置于模具中,浇筑第二砂浆后养护成型,以提供再生混凝土模型。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天然骨料模块中采用的天然骨料为天然石材。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天然骨料模块的形状为规则的立体图形或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具体来说,所述规则的立体图形选自球体、椭球体、立方体、长方体、多面体中的一种。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天然骨料模块的形状采用钻芯、切割、敲击破碎、打磨中任一项或多项方式制得。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第一砂浆是先将水、水泥、砂子搅拌混合后加入金属沙子制得。所述第一砂浆中水、水泥、砂子的用量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更优选地,所述水为自来水。
更优选地,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加入6-20%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
更优选地,所述砂子为标准砂。所述标准砂是加工后符合标准规定的石英砂。
更优选地,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1-3min。最优选地,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2min。
更优选地,所述金属沙子中的金属为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8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