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振压注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28161.0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4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黄开;陈一哲;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振压注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声振压注胶装置,涉及复合材料粘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穿设有竖直设置的运动导轨,运动导轨底部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运动导轨上活动设置有换能器,换能器顶部通过气缸伸缩杆与气缸连接,气缸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换能器下方通过变幅杆连接有超声振动工具头,超声振动工具头连接有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振动工具头能够穿设于顶部开口的注胶筒内,注胶筒底部一侧连接有注胶嘴,注胶筒底部另一侧连接有进胶管,进胶管末端通过计量泵连接有储胶箱,计量泵和气缸分别电连接有压力监控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超声振压注胶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工艺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粘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振压注胶装置。
背景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连接技术(如螺栓连接、铆接等),胶接的界面应力分布均匀,无开孔,能有效减轻连接件的总质量。特别是对于各向异性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来说,胶粘是主要采用的技术。
超声振压辅助胶接技术通过将超声振动和压力同时作用于胶粘剂,使胶粘剂以剪切振动的形式进入待粘合区域,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涂胶,超声振压辅助胶粘技术能有效提高成型一致性,胶层分布均匀,松弛固化内应力,从而获得稳定可靠的粘接接头。
当面临大批量的加工生产时,由于工艺的受限,传统的点胶机不适用于超声振压辅助胶粘工艺,而人工将胶粘剂注入注胶筒再由超声振压装置将胶粘剂压出工艺复杂,步骤繁杂且难以保证胶粘剂质量,在面临大批量生产任务时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振压注胶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可靠,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工艺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振压注胶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穿设有竖直设置的运动导轨,所述运动导轨底部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栓,所述运动导轨上活动设置有换能器,所述换能器顶部通过气缸伸缩杆与气缸连接,所述气缸固定设置于固定支架上;所述换能器下方通过变幅杆连接有超声振动工具头,所述超声振动工具头连接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振动工具头能够穿设于顶部开口的注胶筒内,所述注胶筒底部一侧连接有注胶嘴,所述注胶筒底部另一侧连接有进胶管,所述进胶管末端通过计量泵连接有储胶箱,所述计量泵和气缸分别电连接有压力监控装置。
可选的,所述超声振动工具头的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卡接有密封圈。
可选的,所述进胶管为Z字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管、竖管和第二横管,所述第一横管位于所述第二横管下方;所述第一横管一端与所述计量泵连接,另一端的顶部与所述竖管连通,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竖管连接处设置有止通阀,所述止通阀为单向阀;所述第二横管一端与所述竖管顶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注胶筒侧壁连通。
可选的,所述注胶嘴与所述注胶筒的侧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注胶嘴上设置有阀门。
可选的,所述止通阀包括密封活塞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竖管连接处的末端开设有水平口,水平口处通过端盖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第一横管内活动设置有所述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通过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端盖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活塞能够将所述竖管和所述第一横管之间的通道阻塞密封。
可选的,所述超声振动工具头为铝制圆柱头,所述超声振动工具头侧壁上开设有1~3道所述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卡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圆环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注胶筒放置在超声振压工具台上,所述注胶筒底部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沿直径方向的外螺纹接口,所述注胶嘴和第二横管一端分别开设有内螺纹接口;所述注胶嘴和所述第二横管分别通过螺纹与所述注胶筒侧壁连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8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