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冲击整体式H管结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27160.4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秋花;俞超强;梁茂松;钱高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整体 结构件 | ||
本发明涉及成型管材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热塑性复合管件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抗冲击整体式H管结构件。所述H管结构件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之间分别设有桥接管(4)和加强筋(3),所述第一管道(1)端部设有标签区域(5),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的两端设有连接螺纹(6)。通过优化H管结构件并引入玻璃纤维、高稳定活性单体与氯乙烯单体进行聚合,使得H管结构件聚合物成分中含有较多的活性官能团,在构件成型过程中能够与玻璃纤维表面的活性基团化学键合,使得结构件本身具有较高致密度,抗冲击性能及抗开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型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抗冲击整体式H管结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异型结构的PVC类H管结构件为多数采用胶水粘黏,使用过程中易脱胶漏水。而整体式的PVC的H管结构件使用过程由于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高度的变换,国标的 1m低温抛摔合格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使用,因此需要提高管件的抗冲击性,抛摔高度,降低使用时由于掉落导致产品破裂现象。另外,管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受到管内流体的撞击或者水静压,这些也会增加管件的破坏程度,若管内流体是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腐蚀也会加剧结构件的破裂,因此,开发具有较高强度及抗开裂能力的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利号CN201610744442.6,专利名称“一种抗低温冲击型三型聚丙烯复合管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低温冲击型三型聚丙烯复合管材,为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为第一三型聚丙烯-增韧剂层,中间层为三型聚丙烯层,外层为第二三型聚丙烯-增韧剂层。所述第一三型聚丙烯-增韧剂层和所述第二三型聚丙烯-增韧剂层包裹在所述三型聚丙烯层的内外两侧,不仅能够有效地进行缓冲,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具有极强的抗冲击性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管材的抗磨性和抗阻性等性能。
其不足之处在于,聚合物分子主链之间没有化学键连接,材料的整体性能较差,对加入助剂的束缚能力较差,管材的抗冲击及抗开裂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热塑性复合管件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抗冲击整体式H管结构件,通过优化H管结构件并引入玻璃纤维,来增强H管结构件的整体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冲击和抗开裂性能;另外引入高稳定活性单体与氯乙烯单体进行聚合,使得H管结构件聚合物成分中含有较多的活性官能团,在构件成型过程中能够与玻璃纤维表面的活性基团化学键合,集体材料中的各化学键发生交联,避免结构件中添加剂的过早脱出而造成结构件性能下降,使得结构件本身具有较高致密度,抗冲击性能及抗开裂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抗冲击整体式H管结构件,所述H管结构件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间分别设有桥接管和加强筋,所述第一管道端部设有标签区域,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两端设有连接螺纹。
本发明在H管结构件中间的桥接管处设有加强筋,能够增加H管结构件的抗撞击能力,使得冲击后不易裂开,标签区域的设置有利于结构件型号的标识,对H管结构件进行整体的结构优化,依照该优化结构最终制备得到抗冲击性能好、一体结合性强、耐候性能好及力学性能高的复合H管结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H管结构件由基体材料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基体材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95~105份改性PVC,超细碳酸钙20-25份,钛白粉1~4份,抗冲改性剂5~7份,加工助剂1~3份,钙锌稳定剂3~5份,外润滑剂0.6~1.2份,内润滑剂0.2~0.5份,玻璃纤维 20-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71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