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印染废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6830.0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4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俭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10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印染 废水处理 纳米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印染废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属于曝气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微纳米曝气装置在对池内边缘废水曝气时,由于需要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池边通过手动推动,从而在移动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上端面边缘处设有轨道,且轨道上部滚动连接有移动机构。通过控制器将移动机构内两个驱动电机同时启动,从而使两个第一同步带轮同步转动,然后通过皮带的,分别带动两个第二同步带轮同步转动,从而使两个定向轮在轨道上滚动,然后通过移动机构带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池体上开始移动,从而使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池体边处移动时无需手动推动即可实现微纳米曝气头的移动,从而使得本微纳米曝气装置在移动时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曝气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印染废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存在于水里的大小在十到几十微米的气泡叫做微米气泡,把大小在数百纳米以下的气泡叫做纳米气泡,而存于双方中间的气泡混合状态称微纳米气泡。曝气是指人为通过适当设备向生化曝气池中通入空气,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例如申请号:CN201811485482.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涉及微纳米曝气技术领域。该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曝气管、防堵框、短管和长管,所述曝气管的进气端固定安装在曝气机的出气口处,防堵框固定安装在曝气管的出气端,短管与长管呈交错状固定连接在曝气管的出气端并与曝气管的内腔连通,所述防堵框包括框体、转轴、弯曲板、隔砂网、阻水透气膜、除砂机构和通气机构。该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硬物撞击框体时逐个带动弯曲板相互贴合,并在弯曲板均相互贴合且向右倾斜的情况下将硬物沿着弯曲板外表面移出,同时通过扭转弹簧缓冲硬物对弯曲板的撞击力,使得弯曲板在被硬物撞击转动后进行自主复位。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曝气不仅使池内液体与空气接触充氧,而且由于搅动液体,加速了空气中氧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的目的,而在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会在废水池内通过微纳米曝气装置进行曝气。但是现有的微纳米曝气装置在对池内边缘废水曝气时,由于需要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池边通过人们手动推动,才能实现微纳米曝气头的移动,从而使得微纳米曝气装置在移动时费时费力,且当微纳米曝气装置需要对池中废水进行曝气时,需要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安装在漂浮块或漂浮船体上实现,整个操作过程不仅极其不便,且漂浮在水面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仍需人工通过工具推动才能前行,而且现有的微纳米曝气装置中的微纳米曝气头,在池内曝气时其曝气深度不能灵活调节,进而降低了微纳米曝气装置的曝气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印染废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微纳米曝气装置在对池内边缘废水曝气时,由于需要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池边通过人们手动推动,才能实现微纳米曝气头的移动,从而使得微纳米曝气装置在移动时费时费力,且当微纳米曝气装置需要对池中废水进行曝气时,需要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安装在漂浮块或漂浮船体上实现,整个操作过程不仅极其不便,且漂浮在水面上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仍需人工通过工具推动才能前行,而且现有的微纳米曝气装置中的微纳米曝气头,在池内曝气时其曝气深度不能灵活调节,进而降低了微纳米曝气装置的曝气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基于印染废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俭,未经张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6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