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夹相结合式取苗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6816.0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6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兵;韩帅;黄谞;鲁丁;赵广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3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结合 式取苗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夹相结合式取苗机构,包括:传动杆件和夹取部件两个部分。所述的传动杆件由丝杠、丝杠螺母连接件、连接杆件、转动杆件、固定板组成。所述的夹取部件由挡板、松紧带、上松紧带支撑柱、下松紧带支撑柱、组合件、苗夹连接件、钵苗茎秆夹组成。通过控制与丝杠相配合的丝杠螺母的上下移动,经过传动杆件及执行部件的联合作用,使得钵苗茎秆夹夹取钵苗茎秆,以及取苗针组合件的下部的插钵针插入以及提拉苗钵的作用。本发明通过控制丝杠螺母连接件的上下移动达到取苗的目的,代替人工取苗,可以改善人们的劳动环境,降低了移栽时对于劳动力的依赖,此机构结合了目前主流的插入式以及夹取式相结合式的取苗装置的特点,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以及取苗的成功率更高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夹相结合式取苗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钵苗移栽是预先在大棚内培育好钵苗,由人工移栽到田地,这样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苗的成活率,有效避免了季节及天气带来的不利自然灾害,最终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使用人工移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花费大量的时间。目前国内多以人工及半自动移栽机移栽为主,耗时耗力,且工作效率低,劳动环境差。因此对于自动移栽机代替人工移栽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取苗机构是自动移栽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要求工作稳定且取苗成功率高,本发明结合了插夹相结合式与插入式两种结构的特点,结构简单,且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取苗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夹相结合式取苗机构,该机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钵苗抓取成功率高、损伤性低的取苗机构。
一种插夹相结合式取苗机构,包括:丝杠(1)、丝杠螺母连接件(2)、固定板(3)、连接杆件(4)、转动杆件(5)、挡板(6)、上松紧带支撑柱(7)、松紧带(8)、下松紧带支撑柱(9)、组合件(10)、苗夹连接件(11)、钵苗茎秆夹(12)、橡胶垫片(13)。其特征在于:丝杠(1)与丝杠螺母连接件(2)相配合,丝杠螺母连接件(2)与连接杆件(4)相连接,连接杆件(4)与转动杆件(5)相连接,转动杆件(5)与固定板(3)相连接,挡板(6)固定在转动杆件(5)上,上松紧带支撑柱(7)固定在挡板(6)上,下松紧带支撑柱(9)固定在组合件上(10),松紧带(8)套在上松紧带支撑柱(7)与下松紧带支撑柱(9)上,苗夹连接件(11)连接着组合件(10)与钵苗茎秆夹(12),橡胶垫片(13)固定在钵苗茎秆夹(12)上。
所述的一种插夹相结合式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当丝杠(1)的旋转带动丝杠螺母连接件(2)向下移动时,通过连接杆件(4)把动力传递给转动杆件(5),使得转动杆件(5)向右转动,从而带动与转动杆件(5)相连接的组合件(10)的移动,由于挡板(6)的存在,当插钵针与苗钵接触时,组合件(10)并不会发生反向转动,最终达到成功取苗的目的,当丝杠(1)的旋转带动丝杠螺母连接件(2)的向上移动时,动过连接杆件(4)把动力传递给转动杆件(5),使得转动杆件(5)向左转动,从而带动与转动杆件相连接的组合件(10)上的钵苗茎秆夹(12)的张开,使得苗杆松脱,与此同时,在取苗爪张开的过程中,由于苗钵的支撑作用,使得组合件(10)发生转动,加快了钵苗茎秆夹(12)的张开速度以及降低了插钵针脱离苗钵时对于苗钵基质的损伤,完全脱离苗钵后,由于松紧带(8)的作用使得取苗机构回复形状,最终达到成功送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左右二等角轴测图。
图3组合件的结构展示图。
图4转动杆件展示图。
图5苗夹连接件展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68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印刷机防纸张变形的印刷设备
- 下一篇:房屋热交换保温换气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