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微电网的脉冲序列控制DC-DC变换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25254.8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于东升;李威;李兆琨;胡义华;叶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H02M1/08;H02J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罗运红 |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电网 脉冲 序列 控制 dc 变换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脉冲序列控制DC‑DC变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变换模块、输出电压采样模块、脉冲发生模块和驱动模块。通过输出电压采样模块采集变换模块的输出信号,输入到脉冲发生模块,控制脉冲发生模块输出高功率脉冲信号或低功率脉冲信号给驱动模块,使驱动模块根据输入的高功率脉冲信号或低功率脉冲信号驱动变换模块的开关管导通,从而控制变换模块的输出电压,使得DC‑DC变换装置的电路简单、无需补偿网络等,大大减小了功耗和电路实现面积,降低了电路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流微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脉冲序列控制DC-DC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电技术上,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已经越来越普及,新能源发电因为其环境污染少、利用率高、可以进行分布式安装更加灵活,且充分结合地理优势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交流大电网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直接调度分布式电源发出的电能,这些电能也会对交流大电网的潮流、安全性和电能质量等产生不利影响,这些缺点直接为调压、控制潮流带来了很多困难。针对以上原因,微电网的理念被提出并逐步发展,但是交流微电网在并网时仍然存在相位、频率等问题,而相比之下直流微电网的优势更加明显。
在直流微电网中主要的电能形式是直流,所以DC-DC变换装置是最重要的电力电子装置,是电能变换与潮流控制的核心装置,它可以控制功率的流动以及实现宽范围的电压调节,而目前主要是基于传统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进行控制功率的流动以及实现宽范围的电压调节,但是补偿网络设计复杂,导致DC-DC变换装置的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DC-DC变换装置的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脉冲序列控制DC-DC变换装置。
一种适用于微电网的脉冲序列控制DC-DC变换装置,包括:变换模块、输出电压采样模块、脉冲发生模块和驱动模块;
所述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发生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发生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变换模块的开关管驱动门极连接;
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模块采集所述变换模块的输出信号,输入到所述脉冲发生模块,控制所述脉冲发生模块输出高功率脉冲信号或低功率脉冲信号给所述驱动模块,使所述驱动模块根据输入的所述高功率脉冲信号或所述低功率脉冲信号驱动所述变换模块的开关管导通,从而控制所述变换模块的输出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取样模块;所述取样模块连接于所述电压采样模块与所述脉冲发生模块之间;
所述取样模块在每个开关周期的起始时刻将所述输出电压采样模块采集的输出信号传输至所述脉冲发生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发生模块包括:比较器、D触发器、第一与门、第二与门、第一忆阻器、第二忆阻器以及脉冲发生单元;
所述比较器的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电压采样点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D触发器的D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的Q端与所述第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的Q′端与所述第二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忆阻器的正极性端连接,所述第二与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忆阻器的正极性端连接,所述第一忆阻器的负极性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忆阻器的负极性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和D触发器的CLK端连接于所述脉冲发生单元的低功率脉冲输出端,所述脉冲发生单元的高功率脉冲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与门的第二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脉冲发生模块输入的所述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预设参考电压时,输出所述高功率脉冲信号;
当所述脉冲发生模块输入的所述输出电压大于所述预设参考电压时,输出所述低功率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2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