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及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5173.8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氏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6 | 分类号: | C08J7/06;C08J5/18;C08L27/06;C08L33/04;C08L51/04;C08K7/14;C08K5/58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415 浙江省嘉兴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工装 装饰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及生产工艺,具体生产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称取相应重量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颗粒12~15重量份、润滑剂2~3重量份、ACR树脂1~2重量份、成膜助剂0.5~0.7重量份、热稳定剂8~9重量份、玻璃纤维4~6重量份、增塑剂3~5重量份和PVC树脂颗粒57.1~59.3重量份,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PVC树脂颗粒和水性丙烯酸树脂颗粒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并加入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利用超声波进行快速清洗,去除表面污垢。本发明通过在PVC薄膜生产工艺中增加增塑剂,使PVC树脂与增塑剂完全吸收后再加入增塑剂,起到增塑协同作用的同时吸引和固定其他增塑剂不向PVC薄膜的表面迁移的作用,提高PVC薄膜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应用领域广泛,如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车窗等,均可以使其具有金属的外观,一般采用在塑料膜层上蒸镀形成金属层制备而成。塑料膜层的外观和品质直接影响装饰膜的外观和品质,比如塑料膜层的光泽度不够,则直接影响制成的装饰膜的光泽度。现有的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及生产工艺塑料膜层的表面光滑度还会影响其与蒸镀金属膜层的结合力,结合力差,蒸镀金属膜层附着力不够,导致其容易褪色,耐久性差。另外,塑料膜层的耐老化耐黄变能力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及生产工艺,与传统的PVC薄膜生产工艺不同,本发明所述PVC膜对光泽度、透明度和拉伸强度等性能要求较高,因此本发明所述PVC膜的生产工艺在引取段通过采用低温引取的工艺,可以使获得的PVC膜的透明度更好,光泽度值可达135以上,且能控制较低的热收缩率,更利于后段加工成型。配方中加入水性丙烯酸树脂颗粒、润滑剂和ACR树脂使生产的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与装饰层金属膜层的结合力大大提高,不容易褪色,经久耐用,另外,塑料膜层的耐老化耐黄变能力显著提高,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VC家装或工装用装饰膜及生产工艺,具体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称取相应重量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颗粒12~15重量份、润滑剂2~3重量份、ACR树脂1~2重量份、成膜助剂0.5~0.7重量份、热稳定剂8~9重量份、玻璃纤维4~6重量份、增塑剂3~5重量份和PVC树脂颗粒57.1~59.3重量份,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PVC树脂颗粒和水性丙烯酸树脂颗粒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并加入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利用超声波进行快速清洗,去除表面污垢;
步骤三:将步骤二清洗后的PVC树脂颗粒和水性丙烯酸树脂颗粒加入到干燥箱内干燥处理,在暖空气中快速吹干,进行预处理操作;
步骤四:按照配方量,将PVC树脂颗粒和水性丙烯酸树脂颗粒加入到固定座板顶部的熔炉内高温熔化,利用电动搅拌器搅拌2小时后加入ACR树脂、玻璃纤维,再搅拌1小时后继续加入润滑剂、成膜助剂、热稳定剂、增塑剂,搅拌2h,利用温控器保温15-30min后自然冷却;
步骤五:将搅拌后的混合物进行冷却,通过压延机对混合物进行压延处理,对压延后的薄膜进行水洗烘干,对烘干后的薄膜进行冷却定型;
步骤六:利用电动加压泵将喷涂液压入喷枪内,在冷却定型后的薄膜外表层利用喷枪均匀喷涂一层铝膜喷涂液,并且利用烘干机进行高温烘干,形成装饰层;
步骤七:压花,然后升温至50~60℃,冷却,卷取,即得所述PVC膜。
进一步的,所述热稳定剂为硫醇甲基锡,所述熔炉的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下端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熔炉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电动加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氏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氏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5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