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科临床优化型给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23671.9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5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董宁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宁宁 |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史云聪 |
| 地址: | 262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科 临床 优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眼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眼科临床优化型给药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的四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四个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底板的顶端的中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板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凸型滑槽,凸型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凸型滑块,两个凸型滑块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支撑板的顶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枕块,枕块的前端与两个夹板的后端滑动配合;其能够对其高度进行调节,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保证药物能够准确的喷洒至患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提高治疗的工作效率,提高其使用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眼科临床优化型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常见的眼科疾病有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千眼症、交感性眼炎、夜盲症、失明、弱视、散光、沙眼、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膜炎、老花眼、色盲、虹膜异色症、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脱落近视、远视、针眼、雪盲症、霰粒肿、青光眼、飞蚊症等。
在给患者进行上药的过程中,患者会受到药物的刺激移动,导致药物不能准确的滴落至眼部的患处,影响治疗的效果,上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一手拿着放大镜对患者的患处进行观察,同时需要另一只手对患者进行上药,有时上药的时间较长,医生产生劳累感,会减慢治疗的速度,从而降低了治疗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对其高度进行调节,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保证药物能够准确的喷洒至患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提高治疗的工作效率,提高其使用的实用性的眼科临床优化型给药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临床优化型给药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的四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四个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端的中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凸型滑槽,凸型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凸型滑块,两个凸型滑块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支撑板的顶端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枕块,枕块的前端与两个夹板的后端滑动配合,支撑板的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杆,两个螺杆靠近支撑板中心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夹板远离支撑板中心面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板的右端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第二支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缸,第一电动缸的顶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槽,第一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块,第一转块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缸,第二电动缸的左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槽,第二转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块,第二转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放大镜。
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支柱和凸型柱,所述支柱的顶端的后侧设置有凸型槽,所述凸型柱与凸型槽滑动配合,凸型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卡齿,所述支柱的内部的前上侧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第一拉杆的前端贯穿并延伸至支柱的前侧,第一拉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环,第一滑槽内部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后端与第一滑块的前端接触,第一压缩弹簧套设在第一拉杆的外侧,第一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块,第一齿块的后端与卡齿相适配,所述支柱的前端设置有延伸至凸型槽内部的通槽,通槽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杆,第二拉杆的前端贯穿连接板和脚踏板并延伸至脚踏板的前侧,第二拉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板,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的后端与第二滑块的前端接触,第二压缩弹簧套设在第二拉杆的外侧,第二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块,第二齿块的后端贯穿连接板并延伸至连接板的后侧,第二齿块的后端与卡齿相适配,所述通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端的后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宁宁,未经董宁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36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