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抽油烟机上的油烟自动过滤清理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22798.9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兰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暴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00;B01D46/42;F24C15/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叶灿才 |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抽油烟机 油烟 自动 过滤 清理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油烟过滤环保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抽油烟机上的油烟自动过滤清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抽油叶轮,所述抽油叶轮外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组排烟管道和抽烟管道,且抽烟管道外表面一侧的顶部设有排油口。该基于抽油烟机上的油烟自动过滤清理机构,对于腰型孔与摩擦传动带之间相对位置的设置,以确保过滤网在初始状态下时,摩擦套环与摩擦传动带之间不发生接触,只有当过滤网在其所吸附的油污的重量下下移时,摩擦套环与摩擦传动带之间就会发生摩擦接触,并带动过滤网随之发生旋转动作,同时配合抽烟管道上的刮板以对过滤网中所吸附的油污进行刮除,并经由排油口而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烟过滤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抽油烟机上的油烟自动过滤清理机构。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作为一种通过离心式叶轮的转动来带动油烟的流动,并将其排送到公共烟道以净化厨房环境的电器,其已经普遍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家居电器之一。
而现有的抽油烟机在利用离心式叶轮带动油烟流动时,虽然有过滤网可以过滤并附着一部分的油污,但是在叶轮、管道内壁等部位上还是会有大量的油污附着并在其上结成油垢,长期不清理其就会发生霉变并产生异味同时极易滋生细菌病毒等,致使该油烟机内部的安全环保性较差,并且长期附着的油污会对该抽油烟机上的金属零部件造成腐蚀生锈的现象,进而严重地影响了该抽油烟机的排烟效果及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抽油烟机上的油烟自动过滤清理机构,具备可有效地过滤吸附烟气中的油污并自动的进行清理聚集、有效地减少了油污在该抽油烟机的内部附着、安全卫生性较高且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抽油烟机在利用离心式叶轮带动油烟流动时,虽然有过滤网可以过滤并附着一部分的油污,但是在叶轮、管道内壁等部位上还是会有大量的油污附着并在其上结成油垢,长期不清理其就会发生霉变并产生异味同时极易滋生细菌病毒等,致使该油烟机内部的安全环保性较差,并且长期附着的油污会对该抽油烟机上的金属零部件造成腐蚀生锈的现象,进而严重地影响了该抽油烟机的排烟效果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抽油烟机上的油烟自动过滤清理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抽油叶轮,所述抽油叶轮外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组排烟管道和抽烟管道,且抽烟管道外表面一侧的顶部设有排油口,所述抽烟管道外表面两侧的中部分别设有腰型孔,所述抽烟管道内腔的中部通过连接主轴活动套接有过滤网,且连接主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抽烟管道上的两组腰型孔延伸至抽烟管道的外表面,所述连接主轴外表面的一侧且位于抽烟管道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摩擦套环,所述抽烟管道内壁的一侧且位于过滤网外表面的下方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内腔与固定安装在抽烟管道外表面上的排油口相连通,所述连接主轴外表面的两侧且位于抽烟管道的外部分别设有一组连接套杆,所述连接套杆外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活动套接有一组支撑耳座和磁力耳座,且支撑耳座和磁力耳座的一侧均与抽烟管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主轴上的摩擦套环通过摩擦传动带与固定安装在抽油叶轮上的传动主轴摩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外部包裹有吸油性能好且有弹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所制作的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磁力耳座的磁力大小等于过滤网及其上安装结构连接主轴和摩擦套环的总质量。
优选的,所述腰型孔上两圆心之间连线的延长线与摩擦传动带靠近摩擦套环的一面的延长线在其下方位置存在交点。
优选的,所述刮板内腔的底部设有倾斜方向向着排油口的导流板。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暴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淮北暴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2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