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压缩救生圈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1969.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何亚飞;曾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压缩 救生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压缩救生圈。该便携式压缩救生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包括至少一组囊袋,所述囊袋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入水口,所述入水口的表面设置有透水机构,所述圈体外界的水通过所述透水机构进入囊袋,所述囊袋完全膨胀后,所述透水机构阻止所述圈体外界的水进入囊袋,所述囊袋的内部放置有膨胀物;所述圈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拉件;该便携式压缩救生圈,可以利用惯性将救生圈投掷出去,而另一端手持拉环,通过拉环和绳子将投掷的救生圈收回,从而将人员救回到岸边,而救人者无需下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压缩救生圈。
背景技术
在洪水来临,或者遇见溺水者时,此时急需救生圈,如果个人下水营救对水下情况,水流等不熟悉,极易引起事故。而目前市面上的救生设施,一来体积庞大,不易携带,二来,救生圈等物资很难调配,另外,在对洪水中落水人员进行救援时,救人者自己也需要下水。本发明可以利用惯性将救生圈投掷出去,而另一端手持拉环,通过拉环和绳子将投掷的救生圈收回,从而将人员救回到岸边,而救人者无需下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便携式压缩救生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便携式压缩救生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包括至少一组囊袋,所述囊袋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入水口,所述入水口的表面设置有透水机构,所述圈体外界的水通过所述透水机构进入囊袋,所述囊袋完全膨胀后,所述透水机构阻止所述圈体外界的水进入囊袋,所述囊袋的内部放置有膨胀物;所述圈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挂拉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膨胀物包括压缩气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膨胀物包括反应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膨胀物包括发泡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膨胀物包括若干组药丸体,所述药丸体的外层为盐类缓冲剂层,所述药丸体的内层为反应剂与发泡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连接绳为尼龙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挂拉件为挂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密封物,所述圈体放置于密封物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密封物为塑料袋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透水机构为透水幕布层或止回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设置有连接绳与挂拉件,可以抛出该圈体,来实施救援,通过挂拉件拉拽连接绳,便于收回圈体以及将被救援者拉回;还设置有膨胀物,圈体通常为压缩状态,便于携带,放置于密封物内,密封物用于放置圈体内的膨胀物潮湿失效,圈体表面开设有入水口,便于膨胀物与水反应;膨胀物内包括有发泡剂,发泡剂与水接触后膨胀为固态,囊袋被破坏后,该圈体仍具有救助能力;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圈体;2、囊袋;3、入水口;4、连接绳;5、挂拉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