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20713.3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岗;凤晓明;陈鹏;何超;熊二虎;邢军;孙黎君;史海涛;王淼;任旭刚;周品;云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02 | 分类号: | F22B37/02;F22B37/10;F23M5/08;F23M7/00;F23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 ||
1.一种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膛,所述炉膛设有配合孔,所述炉膛的内侧设有第一水冷壁管(110)、第二水冷壁管(120)和弯折水冷壁管,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所述第二水冷壁管(120)和所述弯折水冷壁管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敷设于所述炉膛中所述配合孔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水冷壁管(120)敷设于所述炉膛中所述配合孔背离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的另一侧,多个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通过多个所述弯折水冷壁管与多个所述第二水冷壁管(120)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弯折水冷壁管均弯折设置,且避让所述配合孔,多个所述弯折水冷壁管沿所述炉膛的延伸方向自所述配合孔的边缘向远离所述配合孔的方向依次排布;
密封部(300),所述密封部(300)设有贯穿孔(321),所述密封部(300)设置于所述配合孔内,且所述密封部(300)与所述炉膛固定连接,各所述弯折水冷壁管的弯折避让部分均与密封部(300)相对,且位于所述贯穿孔(321)之外;
连接件(700),所述密封部(300)的侧边(310)通过所述连接件(700)固定连接于所述弯折水冷壁管,沿所述侧边(310)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件(700)的尺寸大于所述侧边(310)的厚度,所述连接件(700)背离所述密封部(300)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710),所述弯折水冷壁管贴合于所述弧形面(710);
人孔门,所述人孔门设置于所述贯穿孔(321)内,所述人孔门转动连接于所述密封部(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弯折水冷壁管包括至少两个第三水冷壁管(130)和至少两个第四水冷壁管(140),各所述第三水冷壁管(130)均位于所述配合孔的中心的第一侧,且各所述第三水冷壁管(130)均弯折至所述配合孔位于所述第一侧的边缘之外;各所述第四水冷壁管(140)均位于所述配合孔的中心的第二侧,且各所述第四水冷壁管(140)均弯折至所述配合孔位于所述第二侧的边缘之外,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的内侧设有多个让位水冷壁管(520),沿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的排布方向,所述让位水冷壁管(520)设置于所述配合孔之外,所述让位水冷壁管(520)包括第一敷设段(521)、第二敷设段(522)和翘起让位段(523),所述第一敷设段(521)与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敷设段(522)与所述第二水冷壁管(120)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敷设段(521)通过所述翘起让位段(523)与所述第二敷设段(522)连通,所述翘起让位段(523)向背离所述炉膛的中心的方向翘起,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弯折水冷壁管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翘起让位段(523)位于所述密封部(30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00)朝向所述密封部(300)的一侧表面设有固定平面(720),所述密封部(300)的侧边(310)与所述固定平面(72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和所述第二水冷壁管(120)均与所述弯折水冷壁管分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和所述弯折水冷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连接件(700),所述第二水冷壁管(120)和所述弯折水冷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连接件(700),所述密封部(300)与多个所述连接件(700)均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之间均密封连接有鳍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弯折水冷壁管中位于所述配合孔边缘之外的部分中,相邻的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水冷壁管(110)之间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能源哈密煤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7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