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钢化玻璃生产用钢化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0258.7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0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蓬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化市惠泰钢化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7/012 | 分类号: | C03B27/012;C03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418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型钢 玻璃 生产 用钢化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钢化玻璃生产用钢化炉,包括箱体、电热丝、进口和出口,所述箱体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进口,所述箱体另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出口,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五组放置轮,五组所述放置轮的上方设置有稳定结构,本发明通过在玻璃顶部采用限位轮对玻璃作进一步的限位,限位轮随玻璃移动而移动,同时限位轮可调节高度,这取决于玻璃厚度,玻璃厚度较厚时,限位轮配合移动轴在正面支撑柱表面开设的开槽上移动,由于开槽内设置限位弹簧,为此限位弹簧可对限位轮进行弹性伸缩,遇到规格较厚玻璃是,在限位弹簧作用下限位轮先收缩后贴合玻璃上,继续限位,实现对不同规格玻璃限位,同时防止其偏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型钢化玻璃生产用钢化炉。
背景技术
在钢化玻璃生产时需要使用到钢化炉,其主要是对玻璃进行加热后快速降温,使玻璃表层形成压应力,内层形成张应力的过程,目前钢化玻璃的生产主要利用到钢化炉,目前市面上钢化炉种类较多,且基本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不过传统的钢化炉在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解决,如在使用时由于玻璃移动过程可能因偏移会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玻璃的加工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钢化玻璃生产用钢化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钢化玻璃移动过程可能出现偏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钢化玻璃生产用钢化炉,包括箱体、电热丝、进口和出口,所述箱体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进口,所述箱体另一侧的底端开设有出口,所述箱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五组放置轮,五组所述放置轮的上方设置有稳定结构,所述稳定结构包括限位轮、支撑柱、开槽、限位弹簧和移动轴,所述放置轮的上方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固定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底端连接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背面设置有限位轮,所述箱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箱体外部的顶端设置有净化结构,所述净化结构包括排气口、净化箱和进气管,所述箱体外部的顶端放置有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背面连通有进气管。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循环扇叶、驱动电机、皮带和放置台,所述箱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循环扇叶,所述循环扇叶共设置有五组,所述箱体背面一侧的顶端固定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顶端放置有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限位轮和移动轴之间活动铰接,所述限位轮利用移动轴在开槽的内部通过限位弹簧设计为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循环扇叶连接传动,所述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的一侧与五组循环扇叶连接传动。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底端与箱体相连通,所述净化箱的一侧连通有排气口,所述进气管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净化箱内部的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玻璃顶部采用限位轮对玻璃作进一步的限位,限位轮随玻璃移动而移动,同时限位轮可调节高度,这取决于玻璃厚度,玻璃厚度较厚时,限位轮配合移动轴在正面支撑柱表面开设的开槽上移动,由于开槽内设置限位弹簧,为此限位弹簧可对限位轮进行弹性伸缩,遇到规格较厚玻璃是,在限位弹簧作用下限位轮先收缩后贴合玻璃上,继续限位,实现对不同规格玻璃限位,同时防止其偏移;
2、通过箱体顶部两侧进气管进入箱体顶部净化箱内部,由于进气管插设到箱体内部底部,为此气体可与净化箱内部反应剂进行反应,减轻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最终气体从排气口排出;
3、通过启动电热丝对箱体内部加热,实现内部升温,开始制作钢化玻璃,热度在箱体内部传播较慢,为此启动箱体背面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箱体内部多组循环扇叶高速旋转,使箱体空气流通迅速,使热量快速传播,提高加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化市惠泰钢化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怀化市惠泰钢化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02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