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系区域场地改造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8527.6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华;陈春雷;廖益民;朱骏;李明玉;欧阳泽华;孔庆信;甘荣和;马钊明;李颖;吴志力;叶志强;陈毅华;曾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5/00;E02B5/02;E02B3/12;E01D19/10;E01D1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系 区域 场地 改造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系区域场地改造的施工方法,创造性地通过设置临时性河涌,先行对原始河涌进行改道,使得施工场地有腾挪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了要等待永久河涌施工完成后再开始施工场地内工程内容的难题,在永久河涌施工的同时,可以进行场地内的施工内容,缩短工期,提高时间和空间利用率,提高工程建设投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系区域场地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系区域场地改造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水系统施工作业中,施工场地一般是使用回填平整等方法进行施工,施工场地改造周期较长,不利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其遇到河流等特殊区域施工限制条件较多。
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若是场地内存在原始河涌流经,则需要将此河涌改到场地以外,并以水渠的形式建设加以改道。在施工过程中,都是先进行永久水渠的建设,待永久水渠完成后,再将原始河涌引流至新建的永久水渠,同一时间内只能进行单一分部作业,这会导致地块内项目的施工工期延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水系区域场地改造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水系区域场地改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原始河涌河道情况以及场地情况,进行场地内临时性河涌的设计;
步骤2,修建临时性河涌,并将原始河涌临时性引流至临时性河涌;
步骤3,对原始河涌的河涌截除段进行排水、清淤、回填处理,再按照设计图纸对河涌截除段区域进行桩基础施工作业;
步骤4,待永久河涌修建好后,将临时性河涌引流至永久河涌;
步骤5,回填或挖除临时性河涌,完成场地内部水系区域的整体改造。
本发明提供的场地施工方法,创造性地通过临时性河涌先行对原始河涌进行改道,使得施工场地有腾挪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了要等待永久河涌施工完成后再开始施工场地内工程内容的难题,在永久河涌施工的同时,可以进行场地内的施工内容,缩短工期,提高时间和空间利用率,提高工程建设投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性河涌呈直线状。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的修建临时性河涌时,进行临时性河涌的防护围栏安装以及绿化工作。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的修建临时性河涌时,在临时性河涌上修建临时桥梁以便于连通临时性河涌两侧的场地。
进一步地,临时桥梁的修建包括如下步骤:在临时性河涌上铺设多根钢筒涵管,然后摊铺碎石渣土将钢筒涵管的缝隙填满、压实,并利用碎石渣土在钢筒涵管上部摊铺出0.5M~1.5M厚的面层,在面层上铺垫钢板,并安装桥侧防护栏。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2的修建临时性河涌之前,预先对临时性河涌区域进行桩基础施工作业。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5的回填或挖除临时性河涌之后,对临时性河涌区域进行桩基础施工作业。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场地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创造性地通过临时性河涌先行对原始河涌进行改道,使得施工场地有腾挪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了要等待永久河涌施工完成后再开始施工场地内工程内容的难题,在永久河涌施工的同时,可以进行场地内的施工内容,缩短工期,提高时间和空间利用率,提高工程建设投资利用率;
2)巧妙地利用水系改造时差以使得原始河涌和临时性河涌所在区域都能相对独立地完成相应工程的任务,进一步缩短工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85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