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内饰件的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8186.2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泰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
主分类号: | B32B17/02 | 分类号: | B32B17/02;B32B17/10;B32B17/12;B32B27/32;B32B5/18;B32B27/06;B32B27/12;B32B27/40;B32B27/30;B32B5/02;B32B3/08;B32B1/00;B32B7/12;B32B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安养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内饰件 复合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车辆内饰件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玻璃纤维和热塑性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的复合层;
附着在所述复合层第1面上侧的表皮材料层;
以及在所述复合层第2面下侧将热塑性注射树脂直接注射而形成的背面结构;
直接附着在所述第1面上,以热塑性纤维制成的第1无纺布层;以及
直接附着在所述第2面上,以热塑性纤维制成的第2无纺布层;
所述复合层,是由所述玻璃纤维和作为热塑性粘合剂树脂的热塑性纤维混合而形成的毛毡层;
所述毛毡层是将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热塑性纤维混合后通过针刺工艺形成;
所述毛毡层,通过将长度为1cm至15cm的30至70重量%的玻璃纤维与长度为1cm至15cm的30至70重量%热塑性纤维混合而形成;
所述背面结构,是将所述热塑性注射树脂直接注射到所述第2无纺布层,注射树脂渗透至形成在所述第2无纺布层的微孔中,使其直接与所述第2无纺布层相结合而形成。
2.一种用于车辆内饰件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由玻璃纤维和热塑性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的复合层;
附着在所述复合层第1面上侧的表皮材料层;
以及在所述复合层第2面下侧将热塑性注射树脂直接注射而形成的背面结构,
直接附着在所述第1面上,以热塑性纤维制成的第1无纺布层;以及
直接附着在所述第2面上,以热塑性纤维制成的第2无纺布层,
所述复合层是通过将所述玻璃纤维和作为热塑性粘合剂树脂的热塑性粉末分散在水中,通过干燥将其制造成板状而形成的混合物层;
所述复合层,通过将长度为1cm至15cm的30至70重量%的所述玻璃纤维与30至70重量%的所述热塑性粉末混合而形成,
所述背面结构,是将所述热塑性注射树脂直接注射到所述第2无纺布层,注射树脂渗透至形成在所述第2无纺布层的微孔中,使其直接与所述第2无纺布层相结合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件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注射所述热塑性注射树脂之前,将所述第1无纺布层、所述复合层及所述第2无纺布层预热到所定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内饰件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无纺布层的热塑性纤维的材质和所述热塑性注射树脂的材质不同。
5.一种用于车辆内饰件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玻璃纤维和热塑性粘合剂树脂形成复合层的复合层形成步骤;
在所述复合层第1面的上侧附着表皮材料层的表皮材料层附着步骤;
以及在所述复合层第2面下侧将热塑性注射树脂直接注射而形成背面结构的背面注射步骤;
所述复合层形成步骤,包括混合所述玻璃纤维和作为热塑性粘合剂树脂的热塑性纤维形成毛毡层的毛毡层形成步骤;
所述毛毡层形成步骤,包括将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热塑性纤维混合的混合步骤;及将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热塑性纤维的混合物进行针刺的针刺步骤;
所述毛毡层将长度为1cm至15cm的30至70重量%的玻璃纤维与长度为1cm至15cm的30至70重量%的热塑性纤维混合而形成;
还包括在所述第1面上直接附着以热塑性纤维制成的第1无纺布层的第1无纺布层附着步骤;及在所述第2面上直接附着以热塑性纤维制成的第2无纺布层的第2无纺布层附着步骤;
在所述背面注射步骤,将所述热塑性注射树脂直接注射到所述第2无纺布层,注射树脂渗透至形成在所述第2无纺布层的微孔中,使其直接结合到所述第2无纺布层而形成所述背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瑞延理化,未经株式会社瑞延理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81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