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消声装置、包括其的车辆及车辆余热利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17648.9 | 申请日: | 202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收;高磊磊;王绍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1/02;F01N1/18;F01N5/02;F01N13/08;F01N13/18;F02N19/02;B60K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范青青 |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消声 装置 包括 余热 利用 方法 | ||
1.一种车辆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双球腔体结构和连接于壳体上的进气管与出气管;
所述双球腔体结构包括大球腔体和小球腔体,所述大球腔体内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大球腔体分隔为多个不等分的腔室,所述小球腔体设于大球腔体内,大球腔体和小球腔体上均开设有通孔;
由车辆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气流通过进气管依次进入大球腔体、小球腔体,再由小球腔体进入大球腔体并最终经出气管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设于外壳体内,并与外壳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能够将所收集的热能传递至车辆发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附着于内壳体上的循环管路、控制循环管路流量的电磁阀以及驱动循环管路内换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循环泵;所述车辆发动机的循环管道的出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管路的出水口与循环管道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循环管路的进水口均与车辆发动机的水箱连通;所述电磁阀、循环泵、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或出气管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分布有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辆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多个排气扇,至少其中两个排气扇不同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支座和减振器,所述壳体通过支座支撑于所述减振器上,所述减振器设于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消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弓形支撑板,所述弓形支撑板的两端卷边。
8.一种车辆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与车辆发动机排气管相连通的消声器、能够与消声器内气流发生换热的循环管路、能够与车辆发动机发生换热的循环管道、控制循环管路流量的电磁阀以及驱动循环管路内换热介质流动的循环泵;所述车辆发动机的循环管道的出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管路的出水口与循环管道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循环管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循环管路的进水口均与车辆发动机的水箱连通;所述方法由控制器执行,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循环管道出水口处的温度信息;
根据温度信息,开启循环泵、调节电磁阀开度,以控制循环管路内换热介质的流量。
9.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消声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76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读取数据的新型电表箱
 - 下一篇:一种车辆便携旋翼式单人飞行器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