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5415.5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8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0;H04W24/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通信 用户 设备 基站 中的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UE发送第一无线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含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与第一链路的信道质量,第二链路的信道质量和第三链路的信道质量相关。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所述第一链路是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所述第二链路是第二小区对应的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是第三小区对应的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本申请通过设计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优化双链接传输中的切换流程以实现无损切换,进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本申请是以下原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的申请日:2017.05.04
--原申请的申请号:201710317303.X
--原申请的发明创造名称: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的方案,特别是涉及基于双链接的接入网间切换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Term Evolution)系统中,双链接(DC,Dual Connectivity)通信的切换只发生在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之间。在双链接通信场景中,主小区组对应的基站在切换前先释放掉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然后再切换到另一个主小区组。这样会中断辅小区组上承载的无线数据的传输。
NR(NewRadio)系统中,LTE-NR耦合通信(tightinterworking)是一个重要的场景。LTE-NR耦合通信也被称为LTE-NR DC,在一些场景中,LTE小区组属于主小区组,NR小区属于辅小区组。当发生切换时,如果按照LTE DC的处理方式,基站先释放NR小区对应的辅小区组再做切换,这样会中断NR小区上无线数据的传输。NR系统中有些业务是时延敏感业务,切换时中断传输会导致时延敏感业务的QoS要求不达标。同时NR系统中还存在不同RAT(RadioAccess Technology,接入技术)之间的切换。因此针对LTE-NR耦合通信需要增强,以保证切换时不会发生传输中断。
发明内容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类似于LTE DC的处理方式,基站先释放NR小区对应的辅小区组再做切换,这样会中断NR小区上无线数据的传输。NR系统中有些业务是时延敏感业务,切换时中断传输会导致时延敏感业务的QoS要求不达标,同时也无法实现无损切换。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例如本申请的UE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应用到基站中,反之亦然。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发送第一无线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包含第一报告;所述第一报告与第一链路的信道质量,第二链路的信道质量和第三链路的信道质量相关;所述第一报告被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切换;所述第一链路是第一小区对应的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所述第二链路是第二小区对应的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所述第三链路是第三小区对应的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链路;所述信道质量是{RSRP,RSRQ,RSSI}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小区属于第一小区组,所述第二小区属于第二小区组,所述第三小区属于第三小区组;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均是所述用户设备的驻留小区;所述第一小区组和所述第二小区组属于不同的RAT,所述第二小区组和所述第三小区组属于相同的RAT。
作为一个子实施例,所述RAT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54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