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5101.5 | 申请日: | 202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2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念波;柳雪峰;黄正达;李轲;刘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科盈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34;B29C70/44;B29C70/46;B29C70/54;B29C70/68;B29C70/70;B29C70/88;F02K9/3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火箭发动机 壳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结构,包括裙(1),其特征在于:所述裙(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力结构层(2),所述承力结构层(2)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绝热层(3),所述承力结构层(2)及绝热层(3)的两端端面中间位置均贯穿设置有封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裙(1):在钢制开放式阳模的模具上涂刷XTEND 19RSS脱模剂,手工铺设一定层数的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150℃固化环氧预浸布料,铺层方向为±45°和0°/90°交错铺贴,第一层铺放完毕抽真空预压实,之后每4-5层抽真空,保证布层平整紧密的缠在模具上,在铺至理论厚度后增加两层铺层作为机加余量,之后使用热压罐加压抽真空固化;
S2:制备前后封头(4):封头(4)采用阴阳组合模具模压的方式制造,以脱开层作为工艺制造分离面,盖层和底层分别模压硫化,检测合格后再合在一起与金属接头共同硫化,完成封头(4)零件,最终硫化时,已硫化的盖层和底层胶接面铺贴一层1mm厚的未硫化的丁腈料片,采用气囊加压硫化,固化后整形交检,金属接头为外购件,采用铝合金锻件,数控机加制造,采用阳极化处理,处理后密封存放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胶接,阳极化处理后最好在8小时内涂上底涂剂,涂刷底涂剂后应在24小时内进行胶接;
S3:制备产品内胆:在模具下模中依次铺贴一定层数的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150℃固化环氧预浸布料、丁腈绝热材料,在模具两端放置预先制备的前后封头(4),接头定位和使用模具本身的台阶,在封头(4)和模具中段的空腔内放置气囊,充气保压在500Pa,使气囊膨胀出理论形状,然后在气囊上表面继续依次铺贴一定层数的丁腈绝热材料、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150℃固化环氧预浸布料,形成封闭腔体包裹住气囊和前后封头(4),再盖好上模,合模后采用标准紧固件锁死上下模具,然后放入烘箱固化;
S4:缠绕固化:取出S3制备好的产品内胆,从封头(4)极孔处抽去气囊,在内胆两端头外侧壁涂抹P700-1M缠绕树脂后套上S1制备好的裙(1),粘接后将内胆连同裙(1)通过转接件固定在缠绕机上,等待缠绕,缠绕层材料为T700级碳纤维及P700-1M缠绕树脂,使用20束普通碳丝加单束45N张力,缠绕过程中需人工刮除纤维上的多余胶液,缠绕过程需采用专用工装进行直径测量,测量次数、位置及尺寸要求按缠绕过程测量图,缠绕完成后,按预固化,最终固化曲线完成产品结构的完全固化,固化后测量产品各尺寸是否满足要求,可打磨或补喷对内腔形状和尺寸进行微调,可机械加工对端面尺寸进行微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固化制度为160℃保温4h,压力为1MPa,加压的目的是克服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挥发份、去除材料中产生的孔隙和增加物料的流动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铺层可对接,可打剪口,在对接缝>5mm时可用窄布条填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封头(4)分为前封头及后封头,前封头使用的绝热材料为丁腈绝热橡胶,后封头使用丁腈、5-III绝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气囊采用硅橡胶制作,能保证1.5MPa压力下的气密性,气囊形状大小与产品内腔形状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裙(1)与承力结构层(2)共胶接,承力结构层(2)和绝热层(3)使用缠绕树脂胶接,绝热层(3)和封头(4)采用底涂胶配合胶粘剂共同固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科盈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科盈晟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51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动组件及其定向振动轮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故障检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