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14083.9 | 申请日: | 202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曹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刘小峰;陈黎明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数据 安全管理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登陆的请求,对请求中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响应于用户信息验证通过,生成用户的数据管理密钥并将用户的状态改为在线模式;接收用户使用生成的数据管理密钥进行的数据的操作;响应于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完成并接收到用户退出登录的请求,将用户的状态改为离线模式并删除数据管理密钥。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实现用户间数据安全隔离,降低用户数据滥用和用户数据泄露风险。
技术领域
本领域涉及计算机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用户数据(包括个人数据)泄露风险日益严重。防用户数据泄露主要从用户数据使用最小化访问和安全存储设计。已有常见用户数据安全主要基于用户角色权限控制和数据统一加密技术。但基于角色权限控制和数据统一加密的用户数据存储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用户自身数据容易被滥用,高权限可以查看低权限用户数据,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用户数据,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内部泄露。不同用户的数据的存储基于统一的方式的密钥管理,一旦被黑客攻克,会造成大量用户的数据泄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的方法和设备,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用户间数据安全隔离,降低用户数据滥用和用户数据泄露风险。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登陆的请求,对请求中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响应于用户信息验证通过,生成用户的数据管理密钥并将用户的状态改为在线模式;
接收用户使用生成的数据管理密钥进行的数据的操作;
响应于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完成并接收到用户退出登录的请求,将用户的状态改为离线模式并删除数据管理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登陆的请求,对请求中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服务端接收到用户信息,通过用户信息中的用户名获取用户的唯一标识;
将唯一标识和登陆口令使用PBKDF2算法进行口令加密,判断口令密文是否与服务端存储的用户唯一标识对应的鉴权值一致;
响应于一致,用户信息验证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响应于用户信息验证通过,生成用户的数据管理密钥并将用户的状态改为在线模式包括:
通过用户唯一标识查找对应的用户状态表,使用口令做为密钥AES算法的KEY值对用户状态表中用户随机数进行加密以生成用户数据管理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数据的操作包括用户数据存储、用户数据查询、用户数据加密存储转换公共存储、用户数据公共存储转换加密存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名和口令。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户数据的安全管理的设备,设备包括:
鉴权模块,鉴权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用户登陆的请求,对请求中的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生成模块,生成模块配置为响应于用户信息验证通过,生成用户的数据管理密钥并将用户的状态改为在线模式;
操作模块,操作模块配置为接收用户使用生成的数据管理密钥进行的数据的操作;
更改模块,更改模块配置为响应于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完成并接收到用户退出登录的请求,将用户的状态改为离线模式并删除数据管理密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鉴权模块还配置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40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型材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装平台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