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械人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13388.8 | 申请日: | 201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7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35/18 | 分类号: | B65B35/18;B65B5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装 太阳能 集热梭 机械人 制作方法 | ||
1.一种封装太阳能集热梭的机械人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底板(2)、旋转放料装置和模具成型装置,所述底板(2)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旋转放料装置、模具成型装置均安装在底板(2)上;
所述旋转放料装置包括旋转驱动电机(31)、凸轮分度器(32)和转盘(33),所述凸轮分度器(32)固定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31)通过一个电机支架固定凸轮分度器(32)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凸轮分度器(32)的入力轴连接,所述转盘(33)与凸轮分度器(32)的出力轴连接,所述转盘(33)上间隔布置有一个吸盘支架(34)、一个热熔支架(35)、一个模具连接柄(36),所述吸盘支架(34)、热熔支架(35)、模具连接柄(36)的另一端均沿径向伸出设置,所述吸盘支架(34)的另一端安装有吸料电机(37),所述吸料电机(37)的输出端向下穿过所述支架后连接有真空吸盘(38),所述热熔支架(35)的另一端设有圆环状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内壁上安装有发热圈(39),所述模具连接柄(36)的另一端设有圆环状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内固定有凸模体(30),所述凸模体(30)包括圆柱状的本体(301)、半球状的上凸模(302)和半球状的下凸模(303),所述上凸模(302)、下凸模(303)相对固定在本体(301)的顶面、底面,所述上凸模(302)、下凸模(303)的半径相等并小于本体(301)的半径;
所述模具成型装置包括四个支撑柱(41)、顶板(42)、胶料热熔构件(43)、上滑动构件和下滑动构件,四个所述支撑柱(41)的一端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顶板(42)固定在四个所述支撑柱(41)的另一端,所述胶料热熔构件(43)固定在所述顶板(42)上;所述上滑动构件包括上驱动气缸(461)和上滑动板(462),所述上驱动气缸(461)固定在顶板(42)上,所述上驱动气缸(461)的输出端向下穿过顶板(42)后与上滑动板(462)的一侧面连接,所述上滑动板(462)相对的另一侧面安装有上凹模(44);所述下滑动构件包括下驱动气缸(471)和下滑动板(472),所述下驱动气缸(471)固定在底板(2)的底面,所述下驱动气缸(471)的输出端向上穿过底板(2)后与下滑动板(472)的一侧面连接,所述下滑动板(472)相对的另一侧面固定有下凹模(45);所述胶料热熔构件(43)连接有送料主管,所述送料主管的一端穿过顶板(42)后与所述胶料热熔构件(43)连接,所述送料主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上软管和下软管;所述上凹模(44)、下凹模(45)分别设有与上凸模(302)、下凸模(303)配合的凹槽及与凹槽连通的进料通道,所述上软管通过进料头与上凹模(44)内的进料通道连通,所述下软管通过进料头与下凹模(45)内的进料通道连通;所述凸模体(30)的本体(301)的顶面对称设有第一凸柱、所述凸模体(30)的本体(301)的底面对称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上凹模(44)设有与所述凸柱配合的第二圆孔,所述下凹模(45)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孔配合的第二凸柱;所述上滑动构件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上导向轴,两个所述上导向轴的一端均固定在上滑动板(462)上,两个所述上导向轴的另一端均通过直线轴承与顶板(42)滑动连接后向上伸出;
使用时,旋转驱动电机31驱动,带动凸轮分度器32工作,凸轮分度器32带动转盘33旋转,转盘33旋转带动模具连接柄36转动至与上凹模44、下凹模45对齐,并且凸模体30位于上凹模44与下凹模45之间,然后上驱动气缸461、下驱动气缸471工作,带动上凹模44、下凹模45相向运动进行合模,上凹模44与上凸模302配合,下凹模45与下凸模303配合,然后胶料热熔构件43向上凹模44、下凹模45上的凹槽注入胶料,在上凹模44、下凹模45内注塑出半球形的球壳;然后上凹模44、下凹模45收回,同时将集热梭放置在真空吸盘38的下方,然后吸料气缸带动真空吸盘38下探并吸住集热梭,真空吸盘38吸住集热梭后,吸料气缸带动真空吸盘38收回,然后转盘33转动,使真空吸盘38位于上凹模44与下凹模45之间,然后所述吸料气缸再次驱动,使真空吸盘38下探至下凹模45内,同时真空吸盘38松开集热梭,将集热梭放置在下凹模45内形成的半球形的球壳内;然后转盘33再次转动,使发热圈39位于上凹模44与下凹模45之间,然后上凹模44、下凹模45再次相向移动,进行合模,上凹模44内的球壳与下凹模45内的球壳接缝处在发热圈39的作用下融化两者的边缘,实现呈球体状的封装,即将集热梭封装在球体状的胶料内,完成制作集热球工序;然后下凹模45收回,带动封装好的集热球向下移动,然后上凹模44向上收回,同时转盘33带动发热圈39移开,并使真空吸盘38位于下凹模45的上方,然后真空吸盘38下探并吸住封装好的集热球,在转盘33的带动下,封装好的集热球转移出工作区;重复上述步骤,可连续进行集热梭的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33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