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虾生态高效种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11966.4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顾振华;邓正春;王朝晖;步洪凤;徐曼;张忠武;夏梨芳;杜登科;李飞翔;杜云;郑文凯;刘国平;梅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霍艳慧 |
地址: | 41001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生态 高效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生态种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稻虾生态高效种养方法,该方法利用水稻为虾子提供活动栖息、遮阳降温场所及较为丰富的食物,虾子排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优质肥料,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虾子的运动可以活化土壤与肥料,使土壤结构改善,肥料易于吸收,虾子脱的壳呈碱性,改良了酸性土壤,虾子能吃掉部分虫卵和杂草,能够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本发明能够使有机肥增加,土壤结构与酸碱度改善,肥料活化易于吸收,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用量减少,田面污染减轻,生态环境优化,稻米品质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实施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种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虾生态高效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种养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种养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益的一种种养方式。
目前的稻虾生态种养技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虾沟面积占比过大,部分地方虾沟占稻田总面积20%以上,导致单位面积水稻产量降低,影响粮食安全。二是消毒不到位,虾沟消毒不够彻底,虾子投放前没有进行消毒,使虾子病害频发,引起减产减收。三是饲料投喂不精准,存在投喂地点不固定,投喂时间与次数不确定,投喂数量过多造成浪费,数量过少引起争抢,有时投喂劣质饲料等问题,致使虾子营养缺乏,产量低,品质差。四是水质调控不当,没有及时换水,富营养化严重,透明度、溶氧量不够,影响虾子生长。五是病害防治不及时,前期病害预防不够,发生病害时没有及时防治,使虾子病害发生严重,造成效益显著降低。六是巡查工作不到位,围栏破损后没有及时修补,造成虾子逃逸,死虾没有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病害蔓延。上述问题阻碍了稻虾生态种养技术的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稻虾生态种养新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大面积开发利用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提高种养效益,提升稻米品质,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振兴乡村及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虾生态高效种养方法,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稻虾生态高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产地
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20~25g/kg,重金属含量低,汞含量≤0.30mg/kg,砷含量≤20mg/kg,铅含量≤50mg/kg,镉含量≤0.30mg/kg,pH值6.5以上,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灌方便,抗旱防涝,交通便捷,空气新鲜,空气中日平均总悬浮颗粒物含量≤0.30mg/m3,二氧化碳含量≤0.15mg/m3,二氧化氮含量≤0.08mg/m3,氟化物含量≤0.007mg/m3,环境良好,无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的地块。
(2)改造稻田
(21)挖沟筑埂
单元面积0.5hm2的稻田以下挖回字形沟,在稻田四周挖宽2~3m、深1.2~1.5m的环形沟;单元面积0.5~1.0hm2的稻田宜挖田字形沟,除挖环形沟外,在稻田中间挖两条互相垂直的沟,沟宽1.5~2.5m、沟深1.0~1.2m,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
开挖虾溜,保持适宜坡比和适宜虾沟面积,为便于收获虾子,需要开挖虾溜,每隔50~70m在环形沟或垂直沟上适当加宽、加深挖1个虾溜,虾溜长3~5m、宽2.5~3.5m、深1.5~1.7m,坡比1:2.5,坡要拍紧压实,所有虾沟面积占稻田面积10%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1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