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车挡及铁路车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9130.0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夏侯肖祥;张云伟;魏钰祺;梁康玉;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K7/18 | 分类号: | B61K7/18;B61L5/18;H02S20/20 |
代理公司: | 武汉汇知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83 | 代理人: | 刘焓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铁路车挡及铁路车挡装置,两个第一固定条、太阳能电池盒、继电器、控制电路板、5G模块,所述5G模块用于建立起铁路系统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无线连接关系,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来控制太阳能电池盒的通断,进而控制光伏板为警示灯提供电能,列车需要使用相应的铁路车挡装置时,列车司机向铁路服务器发出请求信号,由铁路服务器向5G模块发送该请求信息,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5G模块传来的信息控制光伏板为警示灯提供电力,达到该用电时才用电,避免正需要用电时却没电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领域,尤其涉及铁路车挡及铁路车挡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作业中发生冲撞车挡事故,近年来广泛推广使用挡车器,它通过弹簧扣件将挡车器卡在钢轨上,当车辆在顶送时或自行溜逸撞上挡车器后,挡车器可以吸收冲击动能,避免爬上车挡造成损失,挡车器一般只容许15公里/小时以下的撞击。
因铁路轨道一般都是为T型,在固定铁路车挡装置时较为繁琐,且不方便对车挡装置进行拆卸,对车挡的位置进行更换,车挡的上方一般会设置有警示装置,而警示灯需要使用到太阳能板利用光能对其提供电量,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不停的向警示灯提供电能,将太阳能储存的电能消耗掉,有时需要用到警示灯时,太阳能电池板储存的电能却供应不上,而且太阳能板一般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当太阳能板损坏或者需要清理时,拆卸时较为繁琐,同时现有的车挡都是采用单级吸能装置,吸能效果差。
目前尚未有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铁路车挡及铁路车挡装置,根据列车的行动轨迹打开相应的警示灯,即列车进入到装有铁路车挡的轨道上时,通过5G通讯技术远程控制该处铁路车挡装置上的警示灯亮起,达到该用电时才用电,避免正需要用电时却没电的情况,分别将四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固定在铁路铁轨上,然后将第一固定条的下表面的插块插接在两个支撑块之间形成插槽中,并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将装置固定在铁轨上,且在拆卸装置时,仅需要将固定螺栓卸下即可将第一固定条从将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上拆卸,再取出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即可,安装方便,且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更换位置;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有安装框,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光伏板,将安装框和光伏板固定在支撑架的上方,无需螺栓安装方便,且打开限位组件即可将安装框和光伏板进行拆卸,便于对其进行维修与清理;本发明采用设置的缓冲组件和吸能盒,当车辆撞击时,缓冲组件首先起到缓冲的作用,当缓冲组件无法阻挡时,吸能盒起到有效的吸能作用,同时保护一定程度上对缓冲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进行双重缓冲,更好的起到了吸能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铁路车挡及铁路车挡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铁路车挡及铁路车挡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条、太阳能电池盒、继电器、控制电路板、5G模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条之间焊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第二固定杆的顶部之间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警示灯,所述支撑杆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限位组件,且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光伏板;
所述太阳能电池盒、继电器、控制电路板、5G模块安装在固定块上方,所述5G模块用于建立起铁路系统与控制电路板之间的无线连接关系,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继电器的工作状态来控制太阳能电池盒的通断,进而控制光伏板为警示灯提供电能,列车需要使用相应的铁路车挡装置时,列车司机向铁路服务器发出请求信号,由铁路服务器向5G模块发送该请求信息,所述控制电路板根据5G模块传来的信息控制光伏板为警示灯提供电力,达到该用电时才用电,避免正需要用电时却没电的情况;
所述第一固定条的端部和固定块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吸能盒,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条之间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条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卡接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9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机车警惕装置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空板周转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