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TXN7L3在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08846.9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越;孙宁;王春玉;林琳;王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A61K45/0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马维骏 |
| 地址: | 110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atxn7l3 肝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ATXN7L3在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ATXN7L3和一种肝癌的诊断产品和手段,通过检测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癌的风险。并且提供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组合或方法,通过特异性的上调分子标志物来治疗肝癌。实验表明在HCC临床病人的HCC的癌组织和和癌旁组织中比较ATXN7L3的表达,发现ATXN7L3在癌组织HCC组织中显著低表达。此外,ATXN7L3的表达与HCC组织的分化程度正相关,即分化程度高的HCC组织中ATXN7L3表达量较高。并且ATXN7L3表达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性,即ATXN7L3低表达的病人总体生存率低、生存期短。此外,ATXN7L3通过体内、体外功能实验发现ATXN7L3蛋白表达的敲减能够促进HCC细胞的增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ATXN7L3在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致死率排名第四位的肿瘤疾病,通常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类,二者中原发性肝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胆管癌、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以及混合型肝癌三种类型。而三者中,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具有高复发、高转移、预后差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HCC的致死率在所有肝脏肿瘤中排名前列。虽然包括索拉菲尼在内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其治疗效果依然非常有限。因此,探索HCC发生发展新的分子机制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TXN7L3全称Ataxin 7like 3,是调控细胞内组蛋白泛素化修饰的重要适配蛋白。它首先被发现存在于hSAGA复合物中,是维持该复合物组蛋白去泛素化酶活性所必须的。ATXN7L3与ENY2和泛素蛋白酶USP22三者共同构成了hSAGA复合物中组蛋白去泛素化模体(deubiquitination module,DUBm)的活性中心,并调节细胞内组蛋白H2A/H2B的去泛素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TXN7L3还与泛素蛋白酶USP51或USP27X结合,构成与hSAGA无关的DUBm模体,调节细胞内组蛋白泛素化水平。而ATXN7L3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机制迄今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ATXN7L3在肝癌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ATXN7L3和一种肝癌的诊断产品和手段,通过检测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癌的风险。并且提供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组合或方法,通过特异性的上调调分子标志物来治疗肝癌。实验表明在HCC临床病人的HCC的癌组织和和癌旁组织中比较ATXN7L3的表达,发现ATXN7L3在癌组织HCC组织中显著低表达。此外,ATXN7L3的表达与HCC组织的分化程度正相关,即分化程度高的HCC组织中ATXN7L3表达量较高。并且,ATXN7L3表达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性,即ATXN7L3低表达的病人总体生存率低、生存期短。此外,ATXN7L3通过体内、体外功能实验发现ATXN7L3蛋白表达的敲减能够促进HCC细胞的增殖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检测ATXN7L3表达的试剂在制备诊断和/或预后判断肝癌的产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试剂选自:特异性识别ATXN7L3的探针;或特异性扩增ATXN7L3的引物。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所述产品包括通过测序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检测样本中ATXN7L3的表达水平的试剂,所述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试剂、试剂盒、芯片、试纸、高通量测序平台。
ATXN7L3激动剂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肝癌的药物及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ATXN7L3激动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未经中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88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曝气净化立体生态浮床
- 下一篇:一种区块链读卡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