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拧盖器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08653.3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梅;王凯;赵淑琰;李丹凝;赵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7B7/18 | 分类号: | B67B7/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拧盖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拧盖器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齿轮组件和下方的N个第二齿轮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的第一齿轮组件或第二齿轮组件包括垂直啮合的动力端齿轮和输出端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动力端齿轮串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上且与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通过带动所述的第一连接杆旋转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动力端齿轮旋转,第二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的旋转轴还与管盖的旋转轴共线连接。本发明所设计的拧盖器机构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在非接触的情况下通过齿轮间的传动作用实现一次性开启多个管盖,即省时又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辅助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拧盖器机构。
背景技术
离心管是实验室中必不可少的耗材,实验操作过程中,离心管通常放在离心管架上,管盖通过螺纹结构盖合在管口,当样品量较大时,架子上离心管摆放比较密集,离心管架相邻孔间隙较小,在开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触碰的问题从而造成污染,且离心管数量多的情况下,一个个开盖是一件非常费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离心管盖打开时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拧盖器机构。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拧盖器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方的第一齿轮组件和下方的N个第二齿轮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的第一齿轮组件或第二齿轮组件包括垂直啮合的动力端齿轮和输出端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动力端齿轮串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上且与所述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通过带动所述的第一连接杆旋转同步带动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动力端齿轮旋转,第二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的旋转轴还与管盖的旋转轴共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动力端齿轮和第二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采用的是齿轮组件A,所述第一齿轮组件的输出端齿轮和第二齿轮组件的动力端齿轮采用的是相同的齿轮组件B。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轮组件A选用的是正齿轮,所述齿轮组件B采用的是轮齿向内设置的斜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齿轮的旋转轴设有竖向连接杆,所述第二齿轮组件的正齿轮通过所述的竖向连接杆与所述的管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件中的正齿轮通过所述的竖向连接杆与动力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齿轮组件B还包括一组相互啮合的正齿轮C和正齿轮D,所述的正齿轮C与所述的斜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正齿轮D串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的第二齿轮组件上的斜齿轮和正齿轮C串接在所述的第二连接杆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齿轮组件正对于管盖正上方,与所述管盖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齿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设计的拧盖器机构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能够在非接触的情况下通过齿轮间的传动作用实现一次性开启多个管盖,即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效果结构图
图2为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一齿轮组件或第二齿轮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效果结构图
图4为第二种实施例的第一齿轮组件或第二齿轮组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未经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86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