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维护适应性强的避雷器接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7854.1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8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护 适应性 避雷器 接地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维护适应性强的避雷器接地设备,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从上至下分别开设有安装槽和放置槽,所述安装块上端面连接有导电棒,所述导电棒下端延伸至安装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放置槽内竖直转动连接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上通过单向轴承套设有导电盘。本发明利用打雷时导电棒导引的电流作为能源可以驱动导电盘单向转动,从而对导电盘侧壁的氧化层进行清理,保证导电盘的导电效果,自动化程度高,同时无需人工也无需外界能源的输入,节能环保,且使用寿命长,同时可以改善本设备周围土壤的导电能力,使打雷产生的电流更快的进行疏散,使得本设备在环境恶劣,土地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同样可以使用,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避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维护适应性强的避雷器接地设备。
背景技术
夏季降雨时往往会伴随着雷电,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仅会造成设备、房屋设施的损坏,而且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甚至还可能伤害人、畜等,避雷针是目前使用广泛的避雷设备。
传统的避雷针都有一根直接插入地下的金属导电棒,但是实际使用时,由于地下环境较为潮湿,因此容易使金属导电棒表面发生氧化腐蚀,从而使得导电棒的接地电阻变大,如不及时处理该问题,在发生雷击时,避雷设备就无法正常保护电气设备,同时在一些环境恶劣,土地电阻率较高的地方使用效果不佳,适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避雷设备的接地棒容易被氧化影响避雷设备的正常工作,且适用性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维护适应性强的避雷器接地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维护适应性强的避雷器接地设备,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从上至下分别开设有安装槽和放置槽,所述安装块上端面连接有导电棒,所述导电棒下端延伸至安装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放置槽内竖直转动连接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上通过单向轴承套设有导电盘,所述放置槽内壁上通过多个限位弹簧弹性连接有呈弧形的摩擦片,且摩擦片靠近导电盘的一侧与导电盘的侧壁相抵,所述摩擦片与放置槽的槽壁之间对称固定密封连接有弹性密封膜,所述导电杆上端延伸至安装槽内并过盈配合有永磁板,且永磁板侧壁与安装槽内壁之间设有扭簧,所述安装槽内填充有导电液。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导电杆与安装块之间设有密封轴承。
优选地,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储液槽,所述储液槽内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有活塞板,且活塞板侧壁与储液槽的槽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储液槽内底壁与外界之间连通设有排液管,所述储液槽内顶壁与外界储液设备之间连通设有进液管,所述活塞板上设有流通管,所述导电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与活塞板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线。
优选地,所述流通管、排液管与进液管内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单向轴承、电磁铁和永磁板,利用电流激发电磁铁的磁场,再利用电磁铁与永磁板之间的磁力驱动导电盘单向转动,配合摩擦片可以在导电棒接引电流时对导电盘进行氧化层的去除,保证导电盘导引电流的效果,自动化程度高,同时无需人工也无需外界能源的输入,节能环保。
2、通过设置限位弹簧,利用限位弹簧对摩擦片的作用力,可以使得摩擦片始终与导电盘侧壁相抵,即使摩擦片出现磨损也能够正常使用,提高了本设备的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储液槽、绕线轮与活塞板,可以利用永磁板的转动带动绕线轮同步转动,从而控制活塞板的运动,进而可以间歇的将外界储存电解液储液设备中的电解液排至本设备附近的土壤中,从而改善周围土壤的导电能力,使打雷产生的电流更快的进行疏散,使得本设备在环境恶劣,土地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同样可以使用,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8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