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污树脂、抗污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7680.9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0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许镇守;阮巽雯;林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6M15/568 | 分类号: | D06M15/568;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织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抗污织物包括基布以及抗污树脂。抗污树脂配置在基布上,其中抗污树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热制程,以混合多元醇、交联剂及胆碱,以形成第一混合物,其中第一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90℃至120℃间。进行第二热制程,以混合第一混合物及扩链剂,以形成抗污树脂,其中扩链剂包括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且第二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120℃至150℃间。本揭露的抗污树脂可牢固地配置在基布上,以提升以其所制得的抗污织物的吸湿快干性、抗污抑菌效果及水洗牢度,故抗污织物于多次洗涤后仍可良好地维持其吸湿快干性及抗污抑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揭露内容是有关于一种纺织材料,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抗污树脂及使用其所制成的抗污织物,以及一种抗污织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社会生活水准的提升,人们对于机能性纺织品的需求亦越来越高,且随着各种机能性纺织品不断问世,具有特定目的的机能性纺织品的发展亦日趋完善。
现今社会的人们由于工作繁忙,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及心力清洗带有污渍的衣物,有时甚至将衣物累积数天未清洗,此举容易导致污渍嵌入至纤维中而难以去除。因此,需要一种兼具抗污及抑菌效果的衣物,以增加生活的便利性。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具有抗污抑菌效果的纺织品常常无法稳定地维持效果,且随着穿戴次数的增加,其抗污抑菌的功能会逐渐退化,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如何提升并维持纺织品的抗污抑菌效果仍为纺织业者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抗污织物包括基布以及抗污树脂。抗污树脂配置在基布上,其中抗污树脂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热制程,以混合多元醇、交联剂及胆碱(choline),以形成第一混合物,其中第一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90℃至120℃间。进行第二热制程,以混合第一混合物及扩链剂,以形成抗污树脂,其中扩链剂包括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且第二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120℃至150℃间。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交联剂及第二试剂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交联剂包括如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其中R1、R2及R3中任两者以上包括如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布具有交互编织的多条纱线,且抗污树脂包覆每一纱线。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布具有至少两层,且抗污树脂配置于基布的两层间。
根据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抗污织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第一热制程,以混合多元醇、交联剂及胆碱,以形成第一混合物,其中第一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90℃至120℃间。混合第一混合物及扩链剂,以形成第二混合物,其中扩链剂包括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将基布含浸于第二混合物中,使得第二混合物覆盖基布并渗透至基布中。进行第二热制程,使得第二混合物形成抗污树脂,且抗污树脂配置在基布上,其中第二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120℃至150℃间。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热制程中,交联剂与多元醇及胆碱反应以形成第一混合物。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进行第一热制程包括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前段热制程,以混合多元醇及交联剂,以形成第一前驱物。进行第一后段热制程,以混合胆碱与第一前驱物,以形成第一混合物。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热制程的反应时间介于20分钟至30分钟间,且第二热制程的反应时间介于2分钟至5分钟间。
在本揭露一些实施方式中,抗污树脂是藉由包括以下步骤的制造方法制备而成。进行第一热制程,以混合多元醇、交联剂及胆碱,以形成第一混合物,其中第一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90℃至120℃间。进行第二热制程,以混合第一混合物及扩链剂,以形成抗污树脂,其中扩链剂包括第一试剂及第二试剂,且第二热制程的反应温度介于120℃至150℃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未经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定功率控制电路
- 下一篇:安全气囊支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