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07190.9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0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飞;张凡;李睿;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鹏城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G06F30/327;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关向兰 |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器 核验 指令 耦合 装置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包括:配置信息解析器、约束求解器、指令生成器和指令发射器,配置信息解析器用于将处理器核中测试用例的配置信息解析为第一约束数据;约束求解器用于基于第一约束数据进行约束求解,确定求解约束的结果,基于第一约束数据生成第二约束数据;指令生成器用于基于第二约束数据生成耦合指令或非耦合指令;指令发射器用于将耦合指令或非耦合指令发送至驱动器,将生成的指令信息反馈至约束求解器。本发明将配置信息和指令发射器中的指令信息耦合,使得各个指令之间相互关联和依赖,提升了测试覆盖率收敛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令耦合和逻辑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器核验证指令耦合方法主要是测试用例产生配置信息,并将配置信息发送至配置信息解析器,配置信息解析器将接收到的配置信息解析为约束,约束在经过约束求解器处理后,指令生成器就可以在约束指定的集合内生成指令。生成的指令由指令发射器发送给驱动器进行处理。约束求解器、指令生成器和指令发射器会运行多轮,每一轮生成一个指令,直到总的发送指令数达到了测试用例指定的指令数。每一轮生成的指令的类型只依赖于约束,指令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独立的。如果用大量的随机单一指令流冲刷待测设计的功能点,可能会遗漏特定应用场景的测试,忽略处理器核设计的特性,会导致测试覆盖率收敛难以收敛。由此可知,目前处理器核验证指令耦合方法的测试覆盖率收敛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目前处理器核验证指令耦合方法的测试覆盖率收敛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应用于RISC-V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包括:配置信息解析器、约束求解器、指令生成器和指令发射器,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解析器用于将处理器核中测试用例对应的配置信息解析为对应的第一约束数据;所述约束求解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约束数据进行约束求解,确定求解约束的结果,并基于所述第一约束数据生成对应的第二约束数据;所述指令生成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约束数据生成对应的耦合指令或非耦合指令;所述指令发射器用于将所述耦合指令或所述非耦合指令发送至驱动器,以及将生成的指令信息反馈至约束求解器。
可选地,所述测试用例对应的配置信息包括非耦合配置信息和耦合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解析器包括非耦合配置信息解析器和耦合配置信息解析器,所述指令生成器包括耦合指令生成器和非耦合指令生成器,其中,所述非耦合配置信息包括测试指令的指令数量和指令类型,以及测试模式;所述耦合配置信息包括耦合类型和耦合度;所述非耦合配置信息解析器用于解析所述非耦合配置信息;所述耦合配置信息解析器用于解析所述耦合配置信息;所述耦合指令生成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约束数据生成所述耦合指令;所述非耦合指令生成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约束数据生成所述非耦合指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装置,所述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方法应用于RISC-V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核验证的指令耦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处理器核中测试用例对应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对应的约束数据;
获取基于指令发射器产生的指令信息,基于所述指令信息和所述约束数据确定对应的求解约束数据,并检测所述求解约束数据中是否存在耦合指示;
若检测到所述求解约束数据中存在所述耦合指示,则基于所述求解约束数据生成对应的耦合指令。
可选地,所述若检测到所述求解约束数据中存在所述耦合指示,则基于所述求解约束数据生成对应的耦合指令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鹏城实验室,未经鹏城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1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