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载波通信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07089.3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枫;郑文浪;李哲;胡常洲;朱立军;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品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载波通信 配电网 故障 定位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载波通信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监测设备监测相应位置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计算相应位置的暂态无功功率,将计算得到的暂态无功功率进行调制,形成载波信号,并通过电力载波通讯的方式将载波信号发送给其他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接收相邻监测设备发送的载波信号,根据接收到的载波信号得到相邻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并将相邻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和该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进行比较,得到故障点两侧的监测设备,即定位出故障区间。本申请的载波通信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实现了就近化数据处理,减轻了主站的工作负荷,数据处理效率高,而且无需重新架设网络,实现方式更为简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网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载波通信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线路故障将会直接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出配电网故障,是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相关技术中,为了快速、准确地定位出配电网故障,通过监测配电网线路上不同位置的电流和电压,然后再将得到的所有位置的电流和电压发送到主站,由主站统一进行数据处理后,根据不同位置的电流和电压分布情况,来定位出配电网故障区间。
然而,上述方法存在较多的弊端,通过监测配电网线路上的电流和电压,然后交由主站进行数据处理,主站对所有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不仅信息量较大,运算效率会较低,而且主要工作都集中在主站,主站的工作负荷会非常大,再者,所有监测设备的数据都需要通过光纤传输给主站,需要大范围地铺设光纤来进行通信,成本也会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载波通信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故障定位时运算效率低、主站负荷大、光纤铺设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载波通信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其包括步骤:
在配电网线路上的不同位置间隔布设多个监测设备,并设置每个监测设备发送信号的工作频段和接收信号的工作频段,使每个监测设备仅接收相邻监测设备发送的信号;
监测设备监测相应位置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根据监测到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计算相应位置的暂态无功功率,根据该监测设备发送信号的工作频段将计算得到的暂态无功功率进行调制,形成载波信号,并通过电力载波通讯的方式将载波信号发送给其他监测设备;
该监测设备接收相邻监测设备发送的载波信号,根据接收到的载波信号得到相邻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并将相邻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和该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进行比较,得到故障点两侧的监测设备,即定位出故障区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设备包括一二次融合开关,在得到故障点两侧的监测设备,定位出故障区间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从故障点两侧的监测设备中选择暂态无功功率小于0的监测设备作为待隔离的监测设备;
将待隔离的监测设备的一二次融合开关断开,实现就地就近隔离。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每个监测设备发送信号的工作频段和接收信号的工作频段的步骤包括:
采用全双工载波通信,在同一载波通道内,所有监测设备发送信号的工作频段不相同,所有监测设备接收信号的工作频段也不相同,与该监测设备相邻的监测设备发送信号的工作频段位于该监测设备接收信号的工作频段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接收回路,且监测设备的接收回路包括至少两个滤波器,每个滤波器的工作频段不相同;
相邻两个监测设备的接收回路选择使用不同的滤波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相邻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和该监测设备的暂态无功功率进行比较,得到故障点两侧的监测设备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品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品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0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