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封闭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多孔质可倾瓦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5567.7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伟;冯凯;李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F16C27/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惟盛赟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8 | 代理人: | 黄敏华 |
地址: | 41008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封闭式 挤压 油膜 阻尼 多孔 质可倾瓦 轴承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封闭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多孔质可倾瓦轴承,包括轴承基座,所述轴承基座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多个瓦片,所述多个瓦片围成与外壳同心的环形结构,所述外壳与瓦片之间安装有挤压油膜阻尼器,所述挤压油膜阻尼器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液压油,所述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壳体为可压缩回转体结构,所述瓦片远离外壳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多孔质,所述多孔质与安装槽底部沿径向间隔设置,以使所述间隔区域形成气腔,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多孔质供气孔。本发明通过可压缩回转体结构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和多孔质的设置,能够产生更大阻尼,有望应用在兆瓦级涡轮机械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提供基于封闭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多孔质可倾瓦轴承。
技术背景
在工业生产中,多孔质气体轴承的工作原理较为复杂,当不提供给转子外部驱动力,仅提供外部气源时,高压气体通过进气孔渗透到多孔质材料内部,并最终在轴承间隙形成气膜,支承外载荷;这种工况下,轴承相当于纯静压气体轴承。当不提供外部高压气压,仅提供给转子外部驱动力时,由于气流具有一定黏性,润滑气体被带入楔形间隙并形成润滑气膜来承受外载荷;此时轴承相当于纯动压气体轴承。而当同时提供外部气源和驱动转子转动的外力时,若转速较高则转子转动带来的动压效应不可忽略,转速越高,气膜的楔形效应及动压效应就越强,轴承的承载能力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改变已经形成的气膜厚度分布就越困难,因而轴承就表现出较大的刚度,此外,在高速工况下,轴承间隙中的气体被压缩而挤出轴承转子系统,气膜运动粘度降低,从而导致轴承的阻尼系数减小,阻尼减小,导致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无法抵消,因此轴承的运行稳定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降低振幅提高系统有效阻尼,目前在工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添加挤压油膜阻尼器。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916306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重型转子抑振装置,具体公开了包括套设在轴上的轴承,轴承外套设有套筒,套筒外设置有轴承座,套筒与轴承座间具有间隙,套筒外表面的两端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间隙中填充有润滑油,两个O型密封圈与套筒和轴承座相配合形成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座上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内设置有顶在套筒上的蝶形弹簧座,蝶形弹簧座顶部的弧形结构贴合在套筒上,支撑板与蝶形弹簧座间设置有蝶形弹簧。上述申请在转子振动时,碟形弹簧支撑座处随之振动并由阻尼装置吸收系统部分振动能量,使得挤压油膜发挥阻尼的作用,降低转子振动幅度,使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减振、抑振效果,但挤压油膜阻尼器是开放的,在工作时难免产生液压油的泄露,污染环境,同时减振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国外对封闭式挤压油膜阻尼器有一定研究,采用螺纹连接、橡胶圈密封,但结构复杂,且壳体不可压缩,抗振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基于封闭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多孔质可倾瓦轴承,将挤压油膜阻尼器引入多孔质可倾瓦轴承中,通过采用可倾瓦的结构消除了轴承的交叉刚度,改善了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转子系统的旋转精度,另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壳体制成可压缩回转体结构,在回转体内部形成空腔,腔体内填充液压油。当振动经瓦片传递到挤压油膜阻尼器时,阻尼器壳体受力变形,腔内液压油受到挤压作用在腔体内流动,产生更大阻尼,大大提高减振、吸能效果。
其技术方案包括轴承基座,所述轴承基座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多个瓦片,所述多个瓦片围成与外壳同心的环形结构,所述外壳与瓦片之间安装有挤压油膜阻尼器,所述挤压油膜阻尼器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液压油,所述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壳体为可压缩回转体结构,所述瓦片远离外壳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多孔质,所述多孔质与安装槽底部沿径向间隔设置,以使所述间隔区域形成气腔,所述安装槽底部设有与气腔连通的多孔质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瓦片沿轴向的外端面上设有外部供气口,所述外部供气口与多孔质供气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油膜阻尼器内部安装有多个阻尼器柱塞,多个阻尼器柱塞在空腔内交错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5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报警薄膜放卷机
- 下一篇: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