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垃圾回收监测浮漂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05075.8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欣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欣艳 |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F03B13/14;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 地址: | 33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垃圾 回收 监测 浮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垃圾回收监测浮漂,包括漂浮舱、防护装置、指示观测杆、折叠传动装置、垃圾回收锚,漂浮舱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在漂浮舱底部内壁中轴承连接有底传动总轴,漂浮舱底部固定连接有多根折叠传动装置,且折叠传动装置顶部贯穿漂浮舱底部,折叠传动装置内轴承连接有套接螺纹杆,且套接螺纹杆顶部与底传动总轴啮合连接,折叠传动装置底部固定连接有垃圾回收锚,漂浮舱顶部外圈设有多个进气筒,且漂浮舱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指示观测杆,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垃圾回收监测浮漂为解决不能及时反馈当时海上天气及风浪情况不便于提前警示船只避开恶劣天气造成航海失事的问题及海洋垃圾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垃圾回收监测浮漂。
背景技术
浮标,指浮于水面的一种航标,是锚定在指定位置,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指示浅滩、碍航物或表示专门用途的水面助航标志。浮标在航标中数量最多,应用广泛,设置在难以或不宜设立固定航标之处。浮标,其功能是标示航道浅滩或危及航行安全的障碍物。装有灯具的浮标称为灯浮标,在日夜通航水域用于助航也叫信号浮标。有的浮标还装雷达应答器、无线电指向标、雾警信号和海洋调查仪器等设备。
如今浮漂功能单一不能及时反馈当时海上天气及风浪情况,不便于提前警示船只避开恶劣天气造成航海失事的可怕后果,同时不能对海洋中的垃圾进行回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垃圾回收监测浮漂,以解决。
本发明一种海洋垃圾回收监测浮漂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海洋垃圾回收监测浮漂,包括漂浮舱、防护装置、指示观测杆、折叠传动装置、垃圾回收锚,所述漂浮舱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在漂浮舱底部内壁中轴承连接有底传动总轴,所述漂浮舱底部固定连接有多根折叠传动装置,且折叠传动装置顶部贯穿漂浮舱底部,所述折叠传动装置内轴承连接有套接螺纹杆,且套接螺纹杆顶部与底传动总轴啮合连接,所述折叠传动装置底部固定连接有垃圾回收锚,所述漂浮舱顶部外圈设有多个进气筒,且漂浮舱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指示观测杆,所述漂浮舱外侧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护装置,且防护装置之间活动连接有防撞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舱内部呈空心结构,且在漂浮舱内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外侧设有侧发电机轴,且侧发电机轴通过传动轴与底传动总轴啮合连接,所述发电机顶部设有顶发电机齿轮,且顶发电机齿轮与指示观测杆啮合连接,所述漂浮舱内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和回收电机,且回收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一端与回收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垃圾回收锚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漂浮舱内顶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海浪监测机,且漂浮舱内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风速监测机。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嵌入连接与漂浮舱外侧上下两端,且防护装置外侧设有气囊,且防护装置上下两端之间活动连接有防撞转轴,所述上部的防护装置内部呈空心结构,且在防护装置内底部开设有固定轴活动槽,所述上部防护装置内顶部设有气腔,且气腔内侧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气囊贯穿连接,所述气腔内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单向阀门,且活塞外侧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活塞螺纹杆,所述防护装置内侧轴承连接有充气传动杆,且充气传动杆与塞螺纹杆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活动槽内活动连接有转轴固定轴,且转轴固定轴轴心处轴承连接有防撞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轴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螺纹杆,且固定轴螺纹杆上套接有转轴回位弹簧,所述防撞转轴内部设有气道,且气道顶部固定连接有气道软管,所述气道软管底部与气道固定连接,且气道软管顶部贯穿与气腔底部,所述防撞转轴底部贯穿与下部防护装置内,且防撞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充气管与气囊贯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欣艳,未经刘欣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50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