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特种聚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04815.6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宁珅;白彦华;黄志远;童军;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67/02;C08L63/02;C08K13/06;C08K3/04;C08K9/04;C08K3/36;C08K3/32;C08K5/06;C08K3/38;C08K5/05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张静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特种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聚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特种聚酯及其制备方法。耐高温特种聚酯,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30份,聚氨酯预聚体20~30份,环氧树脂10~20份,C4‑C7多官能团化合物1~6份,阻燃剂30~50份,相容剂2~10份,热稳定剂2~5份,抗氧剂1~3份,无机填料1~3份,紫外吸收剂1~3份,具有耐高温、抗紫外线吸收效果好,减磨耐磨性能优异,具有良好动态性能,并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特种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大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如酯基、醚基、氨基甲酸酯基、脲基、脲基甲酸酯基及缩二脲基等,因而具有很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这就赋予聚氨酯弹性体许多优良的性能,如硬度可调节范围宽而富有弹性,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磨性卓越,耐撕裂、耐油、耐化学腐蚀等优异性能,俗称“耐磨橡胶”。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材料,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分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力使聚氨酯在动态下的内生热严重。在使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外形尺寸将发生改变,且硬度、强度和模量性能均下降,从而失去了应用价值。一般来说,聚氨酯的使用温度不宜超过80℃,短期使用温度不宜超过120℃,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环氧树脂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热固性树脂,其加工性能优异,固化后又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强度高、模量高、制品尺寸稳定性好、粘接性能优良等。因此,常被用作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等。但是,由于环氧树脂的交联密度高,其制品脆性很大,对裂纹的抵抗能力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特种聚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特种聚酯,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30份,聚氨酯预聚体20~30份,环氧树脂10~20份,C4-C7多官能团化合物1~6份,阻燃剂30~50份,相容剂2~10份,热稳定剂2~5份,抗氧剂1~3份,无机填料1~3份,紫外吸收剂1~3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氧树脂选自E35、E44、E51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C4-C7多官能团化合物选自二羟甲基丁酸、二羟基苯甲酸、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二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二胺、丁苯二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C4-C7多官能团化合物为三羟甲基乙烷(CAS号:77-85-0)、二乙烯二胺(CAS号:110-85-0),质量比为1:(10-15)。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机填料选自陶土、云母粉、滑石粉、长石粉、钛白粉、硫酸钡、碳酸钙、炭黑、蒙脱土、高岭土、纳米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机填料为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二氧化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还原氧化石墨烯选择羟基胺类物质为还原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经乙二醇修饰。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硅与所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3-6):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特种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环氧树脂、C4-C7多官能团化合物加入聚氨酯预聚体中冷凝回流,在60~90℃氮气保护下反应0.5~1.5小时得到混合物A;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30份、阻燃剂30~50份、相容剂2~10份、热稳定剂2~5份、抗氧剂1~3份、无机填料1~3份、紫外吸收剂1~3份缓慢加入混合物A中,维持反应温度85~95℃,2~2.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4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