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多种危废物的多重焚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4719.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3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飞俭 |
主分类号: | F23G5/16 | 分类号: | F23G5/16;F23G5/08;F23G5/44;F23G7/06;F23L5/02;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王锦霞 |
地址: | 51145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多种 废物 多重 焚烧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危废物焚烧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多种危废物的多重焚烧装置,包括第一焚烧炉、第二焚烧炉、冷却除尘组件及气体净化组件:第一焚烧炉内设有搅拌组件,第二焚烧炉连通于第一焚烧炉且第二焚烧炉内设有加热组件,第一焚烧炉顶部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与第二焚烧炉连通;第二焚烧炉设有与冷却除尘组件连通的出气口,冷却除尘组件与气体净化组件连通。本发明采用第一焚烧炉和第二焚烧炉形成的二炉组合方式,第二焚烧炉的热量在第一焚烧炉中也可得到充分利用,降低能耗,适于废气、废液及固废多种危废物的焚烧处理,且焚烧处理后的烟气经再次焚烧和空气净化后再排出,燃烧充分,净化彻底,可有效避免二噁英等有害气体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废物焚烧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多种危废物的多重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不可回收的有机废气、废液及固体废物,目前主流处理技术为焚烧法,大部分厂家采取的方法,是将有机废气、废液及固体废物经过焚烧炉焚烧后直接排放,这样不但浪费了废气本身携带的热量,而且需要补充辅助燃料,造成极大的浪费。为了降低能耗,部分厂家推荐使用蓄热焚烧炉(RTO和RCO)来单独处理有机废气,但是对于设备成本的考虑,气体停留时间一般小于2秒,这样对某些废气的处理效果不理想,而且中低温的燃烧范围会产生二噁英,从而无法达到废气的排放要求。
中国专利CN109737432A公开了一种利用危废焚烧装置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引风机,引风机连接废气浓缩设备,废气浓缩设备连接排气烟囱,废气浓缩设备同时还连接蒸汽换热器,蒸汽换热器依次串联气气换热器和脱附风机;还包括危废燃烧单位,危废燃烧单元的结构为:包括阻火器,所述阻火器一端依次串联有燃烧室、余热锅炉、急冷塔、活性炭仓、布袋除尘器和洗涤塔;余热锅炉与蒸汽换热器连接,阻火器连接废气浓缩设备,气气换热器位于布袋除尘器与洗涤塔之间,洗涤塔连接排气烟囱。上述方案虽可利用危废焚烧装置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然而,有机废气只经过一次焚烧,极易出现焚烧不充分导致排放气体不达标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多种危废物的多重焚烧装置,可适用于有机废气、废液及固体废物等多种危废物的焚烧处理,且焚烧产生的烟气吸附、焚烧等多重处理后,焚烧充分,净化彻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适于多种危废物的多重焚烧装置,包括第一焚烧炉、第二焚烧炉、冷却除尘组件及气体净化组件:所述第一焚烧炉连通有固废入口、废液入口及废气入口且所述第一焚烧炉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第二焚烧炉连通于第一焚烧炉的下部且所述第二焚烧炉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第一焚烧炉顶部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与第二焚烧炉连通;所述第二焚烧炉设有与冷却除尘组件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冷却除尘组件与气体净化组件连通,所述气体净化组件设有用于排出净化空气的烟囱。
本发明的适于多种危废物的多重焚烧装置,第二焚烧炉内加热组件提供高温,高温空气进入第一焚烧炉;固废、废气或废液进入第一焚烧炉内燃烧,搅拌组件的设置可避免固废或废液堆积及助于充分燃烧;第一焚烧炉内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第一焚烧炉顶部的烟气出口排出至第二焚烧炉内,对烟气再次燃烧,将烟气中二噁英等有害气体充分燃烧分解得到分解气,分解气进入冷却除尘组件中进行冷却除尘后进入气体净化组件中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净化气,净化气由烟囱排出。本发明采用第一焚烧炉和第二焚烧炉形成的二炉组合方式,第二焚烧炉的热量在第一焚烧炉中也可得到充分利用,降低能耗,适于废气、废液及固废多种危废物的焚烧处理,且焚烧处理后的烟气经再次焚烧和空气净化后再排出,燃烧充分,净化彻底,可有效避免二噁英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具有很好的环保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废入口处设有加料斗及活动连接于加料斗底部的活动隔板;所述废液入口连接有废液输入泵,所述废气入口连接有废气风机;所述固废入口与废液入口位于第一焚烧炉的上部,所述废气入口位于第一焚烧炉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飞俭,未经刘飞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4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F触摸屏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保持架的周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