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聚合用固体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4087.9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9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金银一;李镇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华道达尔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4/649;C08F4/65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吴宗颐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聚合 固体 催化剂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聚合用固体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1)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使二烷氧基镁与卤化钛化合物发生1次反应的阶段;(2)向上述阶段(1)的产物中混合添加2种非芳族内部电子给予体而使它们反应的阶段;(3)使上述阶段(2)的产物与卤化钛化合物发生2次反应,然后洗涤产物的阶段。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制造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提供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立构规整性的丙烯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聚合用固体催化剂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1)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使二烷氧基镁与卤化钛化合物发生1次反应的阶段;(2)向上述阶段(1)的产物中混合添加2种非芳族内部电子给予体而使它们反应的阶段;(3)使上述阶段(2)的产物与卤化钛化合物发生2次反应,然后洗涤产物的阶段。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制造的催化剂不仅可以提供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立构规整性的丙烯聚合物。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产业上极其有用的物质,被广泛用于各种用途,尤其是在与汽车和电子产品相关的材料中。为了进一步扩大聚丙烯的应用,重要的是提高其结晶度并改善刚性,为此,必须设计出使丙烯聚合用固体催化剂表现出高的立构规整性的方案。
在上述这样的丙烯等烯烃类的聚合中,已知有含有镁、钛、电子给予体和卤素作为必须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提出了使用含有该固体催化剂以及有机铝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的催化剂体系来使烯烃类聚合或共聚的许多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不足以以高收率获得高立构规整性的聚合物,需要进行改进。
在丙烯聚合用催化剂中,催化活性是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特性之一。如果活性高,则可以使用较少量的催化剂,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少镁、钛、卤素等金属催化剂残渣和注入催化剂时使用的己烷等挥发性物质的残留量。
如上所述,在丙烯的聚合中,为了通过增加催化活性来降低成本、提高立构规整性等催化性能来改善聚合物的物性,众所周知有使用芳族二羧酸的二酯作为内部电子给予体的方法,并且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美国专利第4,562,173号,美国专利第4,981,930号,韩国专利第0072844号等就是其例子,这些专利介绍了使用芳族二烷基二酯或芳族单烷基单酯而表现出高活性、高立构规整性的催化剂制造方法。
但是,与上述专利使用的物质相同的芳族二羧酸的二酯化合物即使极少量,也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例如人类生殖功能下降、生长障碍、畸形、诱发癌症等,已知是环境激素物质。因此,近年来,在用于饮食包装容器和医疗设备等用途的聚丙烯的制造中,越来越需要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物质作为内部电子给予体。而上述专利方法不足以以高收率获得高立构规整性的聚合物,因此需要改进。
另一方面,作为内部电子给予体,除了上述那样的烷基酯以外,已知有使用非芳族二醚物质(韩国专利第0491387号)和同时具有酮和醚官能团的非芳族物质(韩国专利第0572616号)的催化剂制造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活性和立构规整性这两方面都有很大需要改善的空间。
另外,美国专利第6,048,818号中公开了使用丙二酸作为内部电子给予体来制造催化剂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活性和立构规整性低到不适用于商业用途的缺点。
发明内容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聚合用固体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能够以高收率制造不含环境有害物质、且立构规整性优异的聚丙烯。
参照以下说明和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益处。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丙烯聚合用固体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阶段:
(1)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使二烷氧基镁与卤化钛化合物发生1次反应的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华道达尔能源有限公司,未经韩华道达尔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40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