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及液压制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764.5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1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陶喆;范鹏;张彦朝;贺鹏;朱心放;魏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14 | 分类号: | B60T13/14;B60T13/68;B60T8/40;B60T7/06;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制动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及液压制动控制方法。该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储液壶,其用于容纳制动液;制动轮缸机构和出液控制机构,制动轮缸机构通过出液控制机构选择性连通于储液壶;制动液压缸,其连通于储液壶,在制动液压缸内滑动设置有制动活塞;制动踏板,其通过推杆连接于制动活塞;助力液压缸,其连通于储液壶,在助力液压缸内滑动设置有助力活塞;进液控制机构,其一端选择性连通于制动液压缸和助力液压缸,另一端选择性连通于制动轮缸机构。该液压制动系统即可以实现电动助力制动系统的助力制动功能,又可以实现车身稳定系统的功能,从而实现制动助力功能和车身稳定控制功能的集成,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及液压制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车辆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新能源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智能化驾驶的提出也极大推动了车辆智能控制的发展。
在制动方面,新能源车目前大部分还是采用真空助力器并依靠真空泵的真空源提供助力,受到当前真空泵寿命问题影响,新能源车因真空泵的原因导致召回。另一部分新能源车开始使用电控的助力制动系统,该助力制动系统在耐久方面满足车规要求,且功能性远远超过真空泵,在功能和与其他模块的匹配方面有更好的优势。
在通信工程当中,冗余指基于系统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对一些关键部件或功能进行重复的配置。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可以作为备援,及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以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智能驾驶对于制动系统的冗余备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需要互相独立的功能模块能实现对制动、电子制动力分配(EBD,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制动防抱死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的冗余。现有电控助力制动系统和车身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Electronic SpeedController)的组合已经不能满足该要求,用户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及液压制动控制方法,能够同时实现助力制动功能和车身稳定功能,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包括:
储液壶,其用于容纳制动液;
制动轮缸机构和出液控制机构,所述制动轮缸机构通过所述出液控制机构选择性连通于所述储液壶;
制动液压缸,其连通于所述储液壶,在所述制动液压缸内滑动设置有制动活塞;
制动踏板,其通过推杆连接于所述制动活塞;
助力液压缸,其连通于所述储液壶,在所述助力液压缸内滑动设置有助力活塞;
进液控制机构,其一端选择性连通于所述制动液压缸和所述助力液压缸,另一端选择性连通于所述制动轮缸机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隔离控制机构,所述制动液压缸通过所述隔离控制机构选择性连通于所述进液控制机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反向控制机构,所述助力液压缸通过所述反向控制机构选择性连通于所述进液控制机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助力隔离阀,所述助力隔离阀设置于所述反向控制机构和所述进液控制机构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通,所述反向控制机构和所述助力液压缸之间的连通口、所述助力隔离阀和所述助力液压缸之间的连通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助力活塞的两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反向控制机构和所述进液控制机构之间,使从所述进液控制机构流出的制动液经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反向控制机构回流至所述助力液压缸。
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于所述助力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