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的Buck变换器混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673.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1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自成;袁园;王后能;曾丽;熊涛;廖小兵;刘健;文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H02M1/08;G06F30/20;G06N7/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糊 时间 延时 反馈 控制 buck 变换器 混沌 方法 | ||
1.一种基于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的Buck变换器混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控制系统框图,对DC-DC变换器进行数学建模,得到DC-DC变换器的状态变量的混沌模型;
S2、根据数学模型迭代,在matlab中建立相关模型,然后确定混沌状态DC-DC变换器能量状态,并进行分析;
S3、基于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方法,根据时间延时电压误差量,设计模糊控制器,对时间延时τ值进行模糊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反馈增益k2进行自适应选取,得到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方法;
S4、根据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方法得到PWM控制信号,并使用该信号对DC-DC变换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ck变换器混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Buck变换器中的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均作为状态变量,建立Buck变换器的状态空间模型:
当Buck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导通时,状态空间模型具体为:
当Buck变换器中的开关管S关断时,状态空间模型具体为:
式中,iL为电感电流,为电感电流的一阶导数,vc为输出电压,为输出电压的一阶导数,R、L和C分别为Buck变换器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且vin为Buck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开关管S为功率开关IGBT;
S12、采用频闪映射的方法,根据状态空间模型建立离散映射模型:
当开关S处于截止状态,系统离散模型为:
当开关S处于导通状态,系统离散模型为:
式中,且1/LC-k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uck变换器混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还包括步骤:
S13、根据系统离散映射模型分析Buck变换器中的非线性混沌现象,确定Buck变换器中的混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ck变换器混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根据加入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算法前的系统控制框图,得出此时Buck变换器系统传递函数G1(s):
S22、根据加入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算法后的系统控制框图,得出此时ΔVcon及新传递函数G2(s):
△vcon(s)=k2V0(s)(1-e-τs)=k2G1(s)Vd(s)(1-e-τs) (6)
S23、使用谐波分析法分析加入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算法前、后的Buck变换器输入电压分岔点的变化情况,以下分别为1-周期态及2-周期态关系式:
1-周期态:
v′con(dT)=vramp(dT) (8)
2-周期态:
v′con(dT+δ)=vramp(dT+δ)
v′con(T+dT+δ)=vramp(T+dT-δ) (9)
S24、对1-周期及2-周期态关系式中vd(t)做傅里叶级数分解,得到1-周期及2-周期下输入电压Vin与占空比d之间的关系:
1-周期态:
式中,ws=2π/T,c10=[v′con(t)]ave=dVinG(0);
2-周期态:
S25、使式(11)中δ→0,得到输入电压分岔点:
考虑到G(s)为低通滤波器,将上式分母近似为一次项分量,则有:
S26、由步骤S23得到,通过改变vramp的取值范围改变分岔点;并且,改变G(s)中参数同样改变分岔点,故模糊时间延时反馈控制方法能够将Buck变换器控制到稳定状态;实现方法是修改G2(s)参数,即通过选取k2和τ的值,来增大分岔点,抑制混沌的出现,从而扩宽电压的稳定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6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压铸件
- 下一篇:一种超声悬浮器悬浮力的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