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筛选低密度调堵球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3514.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6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崔永亮;钱志鸿;王杰;朱伟民;邓秀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5/36 | 分类号: | B03B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于利晓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筛选 密度 调堵球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筛选低密度调堵球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循环水池上设有漏斗,调堵球适于通过漏斗的出料口进入循环水池内,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用于降低调堵球进入循环水池内的移动速度的挡板,水泵与循环水池相连通,水泵用于驱动循环水池内的液体沿第一方向流动,筛选隔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循环水池内,筛选隔板上设有第一回收网,第一回收网用于收集调堵球的密度符合要求的调堵球。本发明的快速筛选低密度调堵球的装置具有工作效率高,能够一次筛选出足够多符合要求的调堵球。简单易操作,能够精确的筛选出密度与注入液体相等的调堵球,误差小于千分之五,同时也可以精确控制筛选出来的调堵球的密度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筛选低密度调堵球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通常会通过注水井把水注入地层,保持和恢复油藏的压力,利用水把油藏内的原油驱替出来。通常情况下,一个整块的油藏在纵向上又分为许多个油层,一口注水井通常会同时向几个油层注水,但是油层不是均质的,有的油层渗透率高,有的油层渗透率低,在注水过程中,高渗透层中的油更容易被水驱替着向油井运移,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注入水首先会从高渗透层进入油井,这个时候,在高渗透层里,注入水从水井到油井的阻力会变得越来越小,注水井中的水进入高渗透层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这就导致高渗透层里的原油越来越多的被驱替出来,高渗透层里的剩余油越来越少,使得注入水在高渗透层里的流动阻力进一步降低,有更多的注入水进入高渗透层,而高渗透层里剩余油已经很少了,这就导致绝大多数注入水从流动阻力小的高渗透层直接进入油井,而无法发挥驱替原油的作用,中、低渗透层里面的原油,由于很少有注入水进入,因此里面的原油也很少被水驱替出来。为了使注入水少进入剩余油少的高渗透层,更多的进入剩余油多的中、低渗透层,油田通常采用调剖技术。
调剖是指从注水井进行的封堵高渗透层的作业,可以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把高渗透层堵住,让水少进入高渗透层,而多进入中、低渗透层,从而把中、低渗透层里面的原油驱替出来。
目前,油田通常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调剖,化学方法进行调剖就是将化学剂注入地层中,让注入的化学剂在地层中起反应,生成沉淀、凝胶等物质来堵塞高渗透层,使水进入高渗透层的阻力变大,从而流向中、低渗透层,把中、低渗透层里面的原油驱替出来。但是化学调剖的方法具有化学剂用量大、工作量大、药剂费用高、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等缺陷。
所以近年来,投球调剖技术得到了较快地发展,该工艺是将由特殊材料和工艺制成的聚合物调堵球随注入水一起进入到注水井里面,注入水携带着调堵球,向地层内流动,因为高渗透层的渗透率高,对水的阻力小,所以水流向高渗透层的量更多,速度更快,调堵球会随着水优先往高渗透层移动,到达炮眼处时,水进入高渗透层,调堵球由于直径比炮眼略大会卡在炮眼处将炮眼堵住,使注入水进不了高渗透层,达到堵塞高渗透层的目的。
投球调剖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密度合适的调堵球,使得调堵球能稳定的悬浮在注入水中,随着注入水流向高渗透层然后吸附在炮眼上,将炮眼堵住。
目前,选择调堵球的方法有2种:第一种是先测量注入水的密度,然后再生产与注入水密度大小一致的调堵球,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生产效率低,先测量注入水的密度,再生产调堵球,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而且实际工业化生产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很难批量生产出密度完全符合要求的调堵球;
第二种是事先生产出一定密度范围的调堵球,再根据目标井注入水的密度,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调堵球,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由于球与水的密度精度要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所以需要用精密天平对调堵球逐个测量密度,当现场需要的调堵球数量较多时,筛选球耗时将很长。
因此,研发一种快速筛选低密度调堵球的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成为一种必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筛选低密度调堵球的装置,以便于收集密度符合要求的调堵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3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