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2289.X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新华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3/01;F17D5/00;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 气源多路 供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包括集中气源装置和与其通过连接管连接的至少两个制氧装置,至少两个制氧装置的出气管均与氧气输出总管连接,集中气源装置与每个制氧装置的连接管上设置高压氧气表、调压阀和阀门开关,氧气输出总管上设有低压氧气表和总阀门开关;还包括用于根据高压氧气表和低压氧气表的值,控制调压阀、阀门开关和总阀门开关启闭的控制机构。本发明通过集中气源和分路供气系统,形成压力稳定的气源,按需分配至多组制氧装置,还通过各压力表、调节阀和阀门开关设置,具有展收快捷、多路供氧、自动切换、低压报警、连续供氧等特点,适合应用于相对分散、多路且不同补氧量需求的用户,对于医疗救治和高原性补氧尤为重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供氧系统通常都是采用集中制氧方式实现,即采用专用的制氧设备制氧,将氧气存储在氧气储存罐中,然后通过建筑物中预先埋设的氧气管路将氧气输送到需要用氧的地方。该现有供氧方式没有中间监控机构,不能保证应用过程中的实际压力,使氧气供氧量不能保证新鲜、充足、及时的供应,在同时满足不同需氧量、不同空间的需求时存在缺陷。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供氧系统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使其能够及时快捷的提供新鲜氧气,保证同时满足不同需氧量、不同空间和不同时补氧的氧气充足供应,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使其能够及时快捷的提供新鲜氧气,保证同时满足不同需氧量、不同空间和不同时补氧的氧气充足供应,从而克服现有的供氧系统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包括集中气源装置和与其通过连接管连接的至少两个制氧装置,至少两个所述制氧装置的出气管均与氧气输出总管连接,所述集中气源装置与每个所述制氧装置的连接管上均设置高压氧气表、调压阀和阀门开关,所述氧气输出总管上设有低压氧气表和总阀门开关;
还包括与所述高压氧气表、调压阀和阀门开关,以及低压氧气表和总阀门开关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高压氧气表和低压氧气表的值,控制所述调压阀、阀门开关和总阀门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改进,所述集中气源装置为独立空间设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压缩机、空气过滤器、冻干机和空气储气罐。
进一步改进,所述集中气源装置与每个所述高压氧气表之间的连接管上还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机构连接的低压报警器。
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开关和总阀门开关采用电磁阀。
进一步改进,所述阀门开关和总阀门开关采用电控和手控两用阀门。
进一步改进,所述制氧装置采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装置。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通过集中气源和分路供气的供氧系统,形成压力稳定的气源,按需分配至多组制氧装置,还通过各压力表、调节阀和阀门开关的设置,具有展收快捷、多路供氧、自动切换、低压报警、连续供氧等特点,适合用于缺氧地区或大气环境较差、雾霾严重地区的供氧,尤其适合应用于相对分散、多路且不同补氧量空间时的及时供氧,在医疗救治和高原性补氧过程中非常重要。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集中气源多路供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新华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新华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22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培养快速检测酱油产气菌的方法
- 下一篇:天然橡胶、橡胶组合物及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