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层孔隙可控的高力学性能纤维织物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9110.X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起;刘宇峰;刘风亮;张莹;王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83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王永芳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层 孔隙 可控 力学性能 纤维 织物 成型 方法 | ||
1.一种表层孔隙可控的高力学性能纤维织物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纤维布喷涂固定胶后层叠铺层,形成设定厚度h1的纤维织物底层层叠体;
步骤(2),在纤维织物底层层叠体周围布置针状材料或薄片状材料,形成孔隙限位阵列;所述针状材料的直径或薄片状材料的厚度在0.2~1mm范围内;所述孔隙限位阵列中相邻针状材料或薄片状材料的距离为2~10mm;
步骤(3),将喷涂固定胶的单向展宽布穿过孔隙限位阵列,并压实到纤维织物底层层叠体上,形成设定厚度h2的可控孔隙织物表层;
步骤(4),对包含纤维织物底层层叠体和可控孔隙织物表层的叠层纤维布进行加压缝合,形成表层孔隙可控的高力学性能纤维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布为锻纹布、展宽布或单向布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
所述固定胶的用量低于纤维布质量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层叠铺层过程中,采用不同角度铺层;和/或
所述层叠铺层过程中,通过重物加压法进行加压密实化处理;和/或
所述层叠铺层过程中,通过缝合进行层间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纤维织物底层层叠体的厚度h1根据最终纤维织物的用途不同而不同:对于防热/结构一体化材料,厚度h1在5~30mm范围内;对于防热/隔热一体化材料,厚度h1在0.5~5mm范围内;对于隔热/透波一体化材料,厚度h1在0.5~20mm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孔隙限位阵列由具有弹性模量不低于200GPa的针状或薄片状材料,上端自由、底端限位固定后均匀排列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喷涂单向展宽布的固定胶的用量低于单向展宽布质量的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单向展宽布的尺寸略大于步骤(1)中的纤维布;和/或
所述单向展宽布可以在不同方向铺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可控孔隙织物表层的孔隙宽度和数量采用控制孔隙限位阵列中针状材料的直径或薄片状材料的厚度、相邻针状材料或薄片状材料的间距、以及针状材料或薄片状材料的数量的方法调控;其中,粗直径针状材料或厚薄片状材料的孔隙限位阵列可以形成较大的孔隙,数量少的针状材料或薄片状材料和大间距孔隙限位阵列可形成数量少的孔隙;反之,细直径针状材料或厚度小薄片状材料的孔隙限位阵列可以形成较小的孔隙,数量多的针状材料或薄片状材料和小间距孔隙限位阵列可形成数量多的孔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可控孔隙织物表层的厚度h2根据最终织物的用途不同而不同:对于防热/结构一体化材料,厚度h2在0.5~5mm范围内;对于防热/隔热一体化材料,厚度h2在15~35mm范围内;对于隔热/透波一体化材料,厚度h2在5~30m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91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处理方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挡潮闸防淤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