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潜泵共用动力线的分层采油装置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8059.0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3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荣;宋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海荣 |
主分类号: | E21B43/14 | 分类号: | E21B43/14;E21B43/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潜泵 共用 动力 分层 采油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潜泵共用动力线的分层采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下层过电缆封隔器的下方安设下层启动开关和下层电潜泵,在下层过电缆封隔器与上层过电缆封隔器之间安设上层电潜泵、上层启动开关和相位补偿器;下层电潜泵的第二动力电缆沿着下层过电缆封隔器向上并联到上层电潜泵的第一动力电缆,下层电潜泵的下层启动开关控制线沿着下层过电缆封隔器、上层过电缆封隔器,与上层启动开关控制线一起再穿过井口的大四通的穿线孔。有益效果是:简化了井下的动力电缆的结构,避免了偏心结构的过电缆封隔器无法穿入两组动力电缆的问题,实现了两个电潜泵用于井下分层采油的目的,使采出油层更加明确,通过电控实现配产,实现了高效采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潜泵采油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潜泵共用动力线的分层采油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开采中,电潜泵因其高效,稳定,节能,可靠,而被广泛的应用,但在分层采油上,因为其难以实现多个电潜泵的使用,所以其应用才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1)过电缆封隔器的局限:目前过电缆封隔器大多采用的是美国贝壳公司生产的过电缆封隔器,该工具采用偏心结构(包括过油通道、过电缆通道、出气通道和控制线通道,一般要求过油通道较大,这就造成整个装置形成偏心结构,过电缆通道、出气通道和控制线通道一侧的空间受限,不能再增加多个过电缆通道,井下管道空间也受限,不能扩大过电缆封隔器的大小,所以,无法实现多根动力电缆的并排穿越;(2)动力电缆成本较高:因为动力电缆都是特制的,成本较高等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发明实施多个电潜泵共用一根动力线进行穿越过电缆封隔器的方案,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双电潜泵共用动力线的分层采油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一根动力电缆穿过偏心结构的上层过电缆封隔器,然后,再并联第二根动力电缆连接穿过下层过电缆封隔器连接到下层电潜泵,实现了两个电潜泵用于井下分层采油的目的。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双电潜泵共用动力线的分层采油装置的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如下过程:
一、下井施工部分:
通过生产管柱(9)连接下层电潜泵(3)、下层启动开关(4)、下层过电缆封隔器(5)、上层电潜泵(6)、上层启动开关(7)、相位补偿器(16)和上层过电缆封隔器(8),在下层过电缆封隔器(5)的下方安设下层启动开关(4)和下层电潜泵(3),在下层过电缆封隔器(5)与上层过电缆封隔器(8)之间安设上层电潜泵(6)、上层启动开关(7)和相位补偿器(16);所述下层电潜泵(3)的第二动力电缆沿着下层过电缆封隔器(5)向上并联到上层电潜泵(6)的第一动力电缆,第一动力电缆再穿过上层过电缆封隔器(8)沿着井口的大四通(12)的穿线孔连接到三相动力线(15);下层电潜泵(3)的下层启动开关控制线(13)沿着下层过电缆封隔器(5)、上层过电缆封隔器(8),再穿过井口的大四通(12)的穿线孔;所述上层电潜泵(6)的上层启动开关控制线(14)穿过上层过电缆封隔器(8),再向上穿过井口的大四通(12)的穿线孔,这样,在地面井口处形成两个电潜泵的控制线的开关和三相的动力电缆的开关;
二、生产过程如下:
首先,闭合动力控制开关(18),使电力输送到井下,根据井场的需要,当需要开采下层油藏时,按下下层控制按钮(20),下层启动开关控制线(13)通电,此时,下层启动开关(4)的生磁线圈会产生磁力,使定触点(b12)两侧的磁力衔铁(b4)被吸引移动,进而带动三组动触杆(b11)移动接触到定触点(b12),使第二动力电缆通电,下层电潜泵(3)开始工作,将油液输出到地面;当需要关闭下层电潜泵(3)时,断开下层控制按钮(20),下层启动开关(4)的生磁线圈就会断电失去磁力,从而使磁力衔铁(b4)被断电弹簧(b16)推开,进而带动三组动触杆(b11)移动离开定触点(b12),使第二动力电缆断电,下层电潜泵(3)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海荣,未经陈海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8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