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加热炉的冷却带用的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7518.3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晃和;青木道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NGK(苏州)热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12 | 分类号: | F27B9/12;F27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加热炉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加热炉的冷却带用的冷却装置(2),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具备:隧道状的冷却室(20);和多个热交换器用的冷媒流通管(3),从冷却室的第一侧壁(23)贯通至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24),冷媒流通管具有:第一管(31)及第二管(32),从第一侧壁延伸至第二侧壁;弯曲部(33),连接第一管的一个端部及第二管的一个端部;供给管连接部(34),设置于第一管的另一个端部,与用于向冷媒流通管内供给冷媒的冷媒供给管连接;和排出管连接部(35),设置于第二管的另一个端部,与用于从冷媒流通管排出冷媒的冷媒排出管连接,包含第一管的管轴(41)及第二管的管轴(42)的平面(P)相对于被冷却物的输送面(D)倾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加热炉的冷却带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已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加热处理用的辊道窑等连续加热炉。在这样的连续加热炉中,通常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冷却带。在以往的冷却装置中,由于将贯通构成冷却带的冷却室的两侧壁的多个冷媒流通管相对于被冷却物的输送面平行地排列设置,因此无法增加冷媒流通管的设置个数,要求冷却能力的改善。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冷却能力的冷却装置用于连续加热炉的冷却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连续加热炉的冷却带用的冷却装置(2)的特征在于,
冷却装置具备:隧道状的冷却室(20);以及多个热交换器用的冷媒流通管(3),从所述冷却室的第一侧壁(23)贯通至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24),
所述冷媒流通管具有:第一管(31)及第二管(32),从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第二侧壁;弯曲部(33),连接所述第一管的一个端部及所述第二管的一个端部;供给管连接部(3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个端部,并与用于向所述冷媒流通管内供给冷媒的冷媒供给管连接;以及排出管连接部(35),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个端部,并与用于从所述冷媒流通管排出冷媒的冷媒排出管连接,
包含所述第一管的管轴(41)及所述第二管的管轴(42)的平面(P)相对于被冷却物的输送面(D)倾斜。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所述供给管连接部、所述排出管连接部及所述弯曲部配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外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所述冷媒流通管在所述第一管及所述第二管中的配置于上侧的管的上表面侧具备用于将该冷媒流通管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装置,并且该排气装置配置于所述冷却室的外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所述供给管连接部及所述排出管连接部为相对于所述冷媒供给管及所述冷媒排出管装卸自如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所述第一管及所述第二管的外径为15mm以上且100mm以下。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包含所述第一管的管轴及所述第二管的管轴的平面相对于所述被冷却物的输送面的倾斜角α为20°以上且70°以下。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所述第一管及所述第二管的壁厚为2mm以上且6mm以下。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所述冷媒流通管配置于被冷却物的输送路径的上方和/或下方。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冷却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GK(苏州)热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NGK(苏州)热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75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材料耐火板的生产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快速精准非标自动贴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