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5453.9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林维乐;郭益泰;黄飞云;鲁博龙;罗启斌;吴存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B08B1/04;B08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李国祥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密性 检测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容纳箱,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汇流件,包括汇流腔,汇流腔被配置为能够与各个容纳腔连通;标识气体检测仪,被配置为与汇流腔连通,用于检测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两个以上的开关阀,每个容纳腔对应设置开关阀,开关阀用于实现对应的容纳腔与汇流腔的连通或隔绝。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设备旨在解决气密性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可充放电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电动汽车、移动设备或电动工具上面已普遍应用。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是使用多个零部件组装形成的产品。如果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漏液或漏气的问题,会影响电池单体的正常使用。目前,通常采用气密性检测设备对电池单体整体或局部关键零部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然而,气密性检测设备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旨在解决气密性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
容纳箱,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汇流件,包括汇流腔,汇流腔被配置为能够与各个容纳腔连通;标识气体检测仪,被配置为与汇流腔连通,用于检测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两个以上的开关阀,每个容纳腔对应设置开关阀,开关阀用于实现对应的容纳腔与汇流腔的连通或隔绝。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在两个以上的容纳腔内分别放置待检测物品。每个容纳腔对应设置开关阀,从而通过开关阀可以控制一个、两个以上或者全部容纳腔与汇流腔连通。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对与汇流腔连通的容纳腔内的气体进行检测。标识气体检测仪可以通过检测汇流腔内是否出现标识气体来判断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一次性可以对两个以上的待检测物品进行气密性检测,并且采用一台气密性检测设备即可以检测出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容纳腔内的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不合格;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容纳箱内有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通过依次控制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对应的容纳腔分别与汇流腔连通,以检测对应的各个待检测物品是否合格,因此,可以在所有的待检测物品全部完成气密性检测后再取出,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地对汇流腔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例如,在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达到预设浓度值时,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这样,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减少对汇流腔清除标识气体的次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也可以仅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再清除容纳腔和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结束气密性检测指的是对所有待检测物品完成检测。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对容纳腔和汇流腔只需进行一次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换气通道,换气通道被配置为连通汇流腔与容纳腔,开关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设置换气通道,便于开关阀通过换气通道控制汇流腔与容纳腔连通或隔绝。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开关阀连接于汇流件,开关阀相对于汇流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切换,以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开关阀和汇流件组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汇流件具有引导孔,引导孔与汇流腔连通,至少部分开关阀可移动地设置于引导孔内。引导孔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开关阀移动过程平稳,同时保证移动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5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