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强化高压静电场的冰箱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95408.3 | 申请日: | 2020-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4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军;孙大文;王立爽;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3/00;F25D23/12;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梁睦宇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强化 高压 静电场 冰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强化高压静电场的冰箱,包括冰箱主体、制冷模块、储物模块、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和强化高压静电场模块,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电极板,所述制冷模块安装于所述冰箱主体上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冰箱主体下部,所述储物模块安装于所述制冷模块,所述电极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储物模块顶部和底部,两块所述电极板分别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的正极端和负极端连接。本发明可使电场中的物料内部场强得到10‑20倍的强化,实现了采用较小电压而获得较大电场强度的功能。该发明可提高冰箱的冷冻效率、减小被冷冻物品的冰晶尺寸,改善被冷冻食品的冷冻品质;也可提高冷藏食品的冷藏效率及保鲜效果,延长冷藏食品的保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冷藏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强化高压静电场的冰箱。
背景技术
高压静电场辅助冷冻技术是一种新型快速冷冻技术。施加物理场利用水分子对物理场的特定响应来降低传热和传质边界层厚度,对冷冻过程的控制,促进小而均匀分布的冰晶体的产生,从而减少对食品组织结构的破坏,解冻后食品营养成分损失少。
现有技术中,在冷藏室、变温室和冷冻室安装静电释放器,释放静电频率40~70HZ,静电场输出电压为1500V~4000V,静电释放器的安装位置为各层的后壁、后背板发泡层内、底部、底部发泡层内、顶部、顶部发泡层内、门内壁、门体的任一位置,静电释放装置与变压器电性连接,但是未提到电路的设置。现有技术中,冰箱门开关串联在高压静电场发生装置的电源输入端,当门打开时,切断高压静电装置的电源,同时应用电流检测传感器和电弧检测传感器做为反馈电路,出现短路、电击及电弧现象时,主控制器马上切断高压输出,确保人员和产品的安全,但是未提到电极和腔体的设置。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将高压静电场与冰箱冷藏室结合,冷藏室内设置三个层架,层架基体上设有导电膜,均通过连接线与高压静电发生控制器连接,通过与冷藏门相连的触碰开关的开合控制高压静电的切断。
目前已有的技术的电场强度较弱,也没有提及如何提高样品内部电场强度和当高压电源切断后如何处理电极上存在的大量的静电,因此,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提高食品的电场强度和食品保鲜的效率及效果,提供了一种应用强化高压静电场的冰箱。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应用强化高压静电场的冰箱,包括冰箱主体、制冷模块、储物模块、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和强化高压静电场模块,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电极板,所述制冷模块安装于所述冰箱主体的上部,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冰箱主体下部,所述储物模块安装于所述制冷模块,所述电极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储物模块的顶部和底部,一块所述电极板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的正极端连接,另一块所述电极板与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的负极端连接。
更优的选择,所述的电极板包括金属电极、绝缘硅胶层和两块超高介电陶瓷层,一块所述超高介电陶瓷层与所述金属电极的顶部连接,另一块所述超高介电陶瓷层与所述金属电极的底部连接,所述金属电极的四周与两块所述超高介电陶瓷层围成环形凹槽,所述绝缘硅胶层填充于所述环形凹槽。
更优的选择,所述的超高介电陶瓷层的介电常数为3000-20000。
更优的选择,所述的超高介电陶瓷层的厚度为0.5-10mm。
更优的选择,两块所述电极板的向对面为四周向中心渐薄的凹面。
更优的选择,相邻两块的所述电极板的中心距离为5-35cm。
更优的选择,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直流电源、高压直流发生器和数显高压测压仪,所述高压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稳压直流电源和高压直流发生器,所述稳压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高压直流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直流发生器的正极端与与一块所述电极板连接,所述高压直流发生器的负极端与另一块所述电极板连接,所述的数显高压测压仪与所述的高压直流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54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豌豆黄制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打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