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的鱼菜共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4901.3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4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明;林茂寒;郑欢;周悬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邹航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废水 循环 处理 共生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的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水产养殖系统和废水循环处理系统;水产养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养殖器皿,养殖器皿包括养殖缸体、滤布和立式排水管;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布水装置、水处理装置、供水装置和清水池,水处理装置包括逐级向外侧扩散且同心设置的若干环形的水处理单元;水产养殖后产生的养殖废水经立式排水管排出养殖缸体,养殖废水在管道泵的作用下从立式进水管的上端流出,布水渠的布水孔设置在水处理单元的上方,均可有效实现跌水复氧,采用逐级向外侧扩散且同心设置的若干环形水处理单元,可以有效的加长水在水处理单元中停留的时间停留时间,提高污染物的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的鱼菜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本质上是养水。目前主要采用生物滤器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处理,该处理方法虽能使经硝化处理后的水体满足鱼类的正常生存,但因系统溶氧的存在,系统硝态氮基本无法被除去,其长时间在养殖鱼池中积累,会有一定的养殖风险。
而鱼菜共生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养殖系统,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效地相互结合,可解决上述中存在的弊端。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微生物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也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
目前的鱼菜共生系统,伴随着高收益的同时,其投入成本也高。大多鱼菜共生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染物净化效果一般;若需要系统的技术要求高,结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因此,发明一种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不高,经济效益好,且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等特点的鱼菜共生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的鱼菜共生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染物净化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处理的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水产养殖系统和废水循环处理系统;
所述水产养殖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养殖器皿,所述养殖器皿包括养殖缸体、滤布和立式排水管,所述养殖缸体的底部具有一排污口,所述立式排水管竖直安装于所述养殖缸体的中部,所述立式排水管的下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设置,所述立式排水管上形成有若干排污孔,所述滤布包裹于所述立式排水管的外侧并覆盖所述排污孔;
所述废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布水装置、水处理装置、供水装置和清水池,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逐级向外侧扩散且同心设置的若干环形的水处理单元,每一所述水处理单元的外侧形成有分隔壁,每一所述分隔壁上形成有出水口,所述水处理单元通过其与外侧连通的所述出水口向外排水,最外侧的所述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接,每一所述水处理单元的至少部分区域为蔬菜栽培区;所述布水装置包括立式进水管、环形集水槽和布水渠;所述立式进水管竖直安装于最内侧的所述水处理单元的中心区域,所述立式进水管的上端为其出水端,所述环形集水槽同轴安装于所述立式进水管靠近其出水端的位置,所述布水渠与所述环形集水槽连通设置,所述布水渠的底部形成有若干布水孔,所述布水孔设置于最内侧的所述水处理单元上方,所述立式进水管的进水端通过管道泵与所述排污口连通设置,所述清水池通过所述供水装置向所述养殖缸体供给清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