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94528.1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7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魏魏;肖文刚;张丽英;杨克伦;王鹏飞;江亚彬;刘红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徐颖超 |
地址: | 102101 北京市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拉伸 试样 制备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缠绕芯模,具有两个加工面和两个切断面,所述加工面和所述切断面交替设置且首尾相连;
所述加工面包括多个成模区和安装区;每个所述成模区具有至少一个缠绕凹槽,适于制备试样;
所述切断面为弧面,且沿所述切断面的弧面顶点设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适于试样脱模;
底板,位于所述缠绕芯模一侧,与所述安装区可拆连接;
盖板,位于所述缠绕芯模另一侧,与所述安装区可拆连接;
缠绕夹持轴,所述缠绕夹持轴一端与所述缠绕芯模连接,另一端与纤维缠绕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模区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成模区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区之间;每一个所述成模区内设有两个缠绕凹槽;所述缠绕凹槽的槽宽为12.5±0.1mm,槽深为1-3mm。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夹持轴为阶梯轴,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轴段、主轴段以及第二连接轴段;所述缠绕夹持轴的第一连接轴段与所述缠绕芯模连接;所述缠绕夹持轴的第二连接轴段与纤维缠绕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芯模、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上均对应设有多个定位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上均对应设有多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反向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上均设有把手。
8.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装置进行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脱模材料对缠绕芯模、底板以及盖板进行脱模处理;
S2:取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成型材料,成型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
S3:将S2中的增强材料浸渍基体材料后,缠绕于所述缠绕芯模上,按照步骤S2中所述增强材料的类型,确定缠绕纱宽和缠绕层数,控制缠绕的厚度;
S4:将步骤S3中缠绕后的所述缠绕芯模和所述底板、所述盖板进行组装,并将缠绕夹持轴安装于所述缠绕芯模上,再按照步骤S2中所述基体材料的类型,确定固化温度进行固化;
S4:将所述缠绕夹持轴拆除,沿着所述缠绕芯模上的加工槽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开,依次拆下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完成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脱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基体材料为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任一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增强材料为T700SC-12K碳纤维、T700SC-24K碳纤维、T800级别碳纤维和T1000级别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5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