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振弦式三维应力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94514.X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0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国;杨战标;朱元广;于振子;李培涛;张波;裴刚;韩泰然;杨献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16 | 分类号: | G01L5/16;G01L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670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应力 测量 振弦式 三维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振弦式三维应力传感器,包括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均设置有传感单元,传感单元包括压头,压头一端设置有拉头,另一端设置有传力头,传力头与弹性梁一侧中部连接,弹性梁另一对侧中部设置有感应线圈且两端设置有夹头,两个夹头分别通过钢弦与感应线圈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传统压力传感器由单向压力测量向三维应力状态测量的转变,使得岩土体应力测量更加科学、全面。不仅可以测量受压状态下的正应力,而且可以测量受拉状态下的正应力。密封性好,测量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应力监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振弦式三维应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获取准确的岩土体应力监测数据是确定工程岩体、土体力学性质,进行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评价以及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
目前,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应力传感器主要有振弦式、光纤光栅式、电阻应变式、液压式等,它们在土压力监测、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监测、锚杆锚索受力监测、矿压监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受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岩土工程应力监测中使用的传感器大多为单向压力传感,即只能获取某一个方向的压应力。如需获取岩土体的三维应力状态,只能在监测位置埋设六个呈不同测量方向的传感器,实施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实施。另外,由于岩土体中的应力状态复杂多变,很多时候会出现又压应力转为拉应力的情况,而目前的传感器无法实现岩土体的拉应力的监测。
为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振弦式三维应力传感器,以实现深孔岩土体三维应力的实时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岩土工程深孔应力监测的振弦式三维应力传感器,可以实现岩土工程开挖全过程三维压应力或拉应力的长期监测。该传感器具有量程大、灵敏度高、长期稳定性好、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具备零部件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的优势。
一种用于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振弦式三维应力传感器,包括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均设置有传感单元,
传感单元包括压头,压头一端设置有拉头,另一端设置有传力头,传力头与弹性梁一侧中部连接,弹性梁另一对侧中部设置有感应线圈且两端设置有夹头,两个夹头分别通过钢弦与感应线圈连接。
如上所述的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弹性梁安装槽,弹性梁两端安装在弹性梁安装槽内,压头周向开设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有密封圈和防水软胶圈。
如上所述的安装槽和传感单元均为六个,各个传感单元的空间法向量n1-1-1、n1-1-2、n1-1-3、n1-1-4、n1-1-5、n1-1-6分别为:
。
一种用于深孔地应力测量的振弦式三维应力传感器,还包括定向器,定向器包括前滚轮导向件、后滑轮导向件和定向杆,定向杆分别与后滑轮导向件、前滚轮导向件和支撑体连接。
如上所述的前滚轮导向件包括前滚轮架和周向设置在前滚轮架的多个前滚轮和多个安全柱,安全柱与前滚轮间隔设置,前滚轮架中心设置有前滑轮固定孔;后滚轮导向件包括后滚轮架和周向设置在后滚轮架的多个后滚轮和多个安全柱,安全柱与后滚轮间隔设置,后滚轮架中心设置有后滑轮固定孔。
如上所述的定向杆包括杆件,杆件分别与后滑轮固定孔、前滑轮固定孔、以及支撑体上的电线通道连接,杆件靠近后滑轮固定孔的外端设置有十字卡头,杆件位于后滑轮固定孔和前滑轮固定孔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罗盘安装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4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